第1篇: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气候类型和名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能够分析各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看地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并说出他们的分布地区,提高学生的能力
2.联系以前的气压带风带和降水,以小组为单位,个小组选择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不同纬度气候不同,甚至同一纬度不同位置气候类型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解释新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具有联系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气候的类型
2.气候的分布
3.气候的成因
〈教学难点〉
气候的成因分析
〈教学用具〉
以PPT为主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
二、气温的变化
1.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是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与北半球为例陆地上最高值在七月,海洋上在八月;陆地上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海洋上出现在二月。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一般来说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大致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弯曲明显
(3)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
(4)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冬季相反
(5)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6)一月和七月海陆等温线的凸向(不分南北半球)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级递减。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2)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且陆地冬夏温差大,海洋冬夏温差小。
(3)地势高低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降低。
(4)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所以有暖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有寒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低微凸出。
(5)人为原因: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4.等温线的判读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3)等温线为闭合曲线,中间气温高为盆地和低地;中间气温低为高原和山地。
(4)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凸向低纬。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多对流雨。
(2)地形雨:湿润气流遇到山坡,沿山坡爬升,在上升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在迎风坡产生地形雨。
(3)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北纬60度多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
(2)两级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地区
(1)全年多雨型:分布在赤道附近
(2)全年少雨型:分布在两极和干旱地区
(3)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550的大陆东岸
(4)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400的大陆西岸
(5)常年湿润型:南北纬400到600的大陆东岸
四、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五、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2篇: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气候类型和名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能够分析各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看地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并说出他们的分布地区,提高学生的能力
2. 联系以前的气压带风带和降水,以小组为单位,个小组选择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不同纬度气候不同,甚至同一纬度不同位置气候类型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解释新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具有联系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
1. 气候的类型
2. 气候的分布
3. 气候的成因
〈教学难点〉
气候的成因分析
〈教学用具〉
以PPT为主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
二、 气温的变化
1.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是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与北半球为例陆地上最高值在七月,海洋上在八月;陆地上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海洋上出现在二月。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一般来说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大致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弯曲明显
(3)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
(4)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冬季相反
(5)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6)一月和七月海陆等温线的凸向(不分南北半球)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级递减。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2)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且陆地冬夏温差大,海洋冬夏温差小。
(3)地势高低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降低。
(4)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所以有暖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有寒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低微凸出。
(5)人为原因: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4.等温线的判读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3)等温线为闭合曲线,中间气温高为盆地和低地;中间气温低为高原和山地。
(4)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凸向低纬。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多对流雨。
(2)地形雨:湿润气流遇到山坡,沿山坡爬升,在上升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在迎风坡产生地形雨。
(3) 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北纬60度多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
(2)两级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
3. 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地区
(1)全年多雨型:分布在赤道附近
(2)全年少雨型:分布在两极和干旱地区
(3)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550的大陆东岸
(4)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400的大陆西岸
(5)常年湿润型:南北纬400到600的大陆东岸
四、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五、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3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因为纬度位置( 阳光直射与斜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季风)、地形地势和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是分地域分类型的,各个地方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扩展资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两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终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
第4篇:世界气候类型判读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会判读不同的气候类型图
3、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珠海气候舒适宜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不少人前来定居。世界气候形形色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气候,学会判定不同的气候类型。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二、根据气温降水量图判读气候类型
(一)、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合作探究1】
第一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别南半球和北半球
第二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分气候类型所处的热量带 第三步:判读降水柱状图、区分同一热量带的不同气候类型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判别: 【自主探究1】(
第5篇: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共15篇)由网友 “一个字母W”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
第6篇: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扩展资料
具体详情: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该类型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类型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这类型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
第7篇:《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本课内容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教师则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表达自己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育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