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4 08:30: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加粗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负者歌于途 负:_______

②杂然前陈者 陈:_______

③觥筹交错觥:_______

④山肴野蔌蔌: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背 ②摆放 ③酒杯 ④蔬菜

3.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4.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5.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2篇:《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谁( ) ⑵太守谓谁( )

⑶欧阳修谪滁州( )⑷子欲逃名乎( )

1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既老/而衰且病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15.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6.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参考答案

12.⑴命名 ⑵为,是 ⑶降职(远调、贬官) ⑷你 (共2分,每空0.5分)

13.D(2分)

14.⑴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⑵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4分,每句2分)

15.饮少辄醉,年又最高(1分) 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2分)

16.与民同乐(2分)(若答“山水之乐”给1分) 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第3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醉翁亭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问题】

8、选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2分)

9、“峰回路转”在文中既照应前文琅琊山的“【 】”,又引出醉翁亭坐落于。再由醉翁亭引出“【 】”字,并以此贯穿全文。

【参考答案】

8.(2分,各1分)宋

欧阳修

9.(6分)蔚然深秀(2分)

酿泉之上(旁/侧/边)(2分)

乐(2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醉翁亭记》阅读题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答案

导语:《醉翁亭记》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