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第2篇:3._景阳冈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2.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武松在此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以歌曲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由电视剧主题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出示投影。)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5.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通过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 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由于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应适当作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儿;“筛了一碗酒”——倒了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不停地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 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第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挨下山冈。)
2.抽查,小组内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突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他的对策是闪:“闪在青石旁边”“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
这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里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是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武艺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还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能读出武松的性格特点来就怎么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谁最能读出武松的气势来。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前面的内容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5.分别通过武松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1)通过描写武松的语言,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①“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的倔强、豪爽的性格。)
②“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的勇敢。)
③“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2)通过描写武松的心理,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真实可信。)
(3)小结: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6.在这些描写里,武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豪爽、神勇、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 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的,你能说说对《水浒传》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写了108个梁山好汉,有很多章节描写了武松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 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了解《水浒传》中的某一个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3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好汉歌》,说说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初步了解武松。(板书课题)
2、文学常识,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哪几本书、作者分别是谁吗?
3、英雄人物外号对对碰
二、话说武松
1、看图说武松(观看连环画)
2、小组合作: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3、直奔打虎,感悟“英雄”
4、老虎的进攻,武松“三闪”,谁更厉害?分角色朗读,初步体会武松之勇猛。
5、武松进攻,抡棒落空,一波三折。
6、人虎大战,英雄不易,找动词,从细节体会紧张,
第4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景阳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阳冈》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
第5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
第6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课教师:马海燕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3.朗读课文,体会武松打虎场面的精彩。4.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5.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场面的精彩。
2、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 音频《好汉歌》 视频《武松打虎》片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字词。理清条理,分出段落。第二课时,理解内容,学习打虎部分,在读、悟、品中感受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形象,感受场面的精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听好汉歌,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
第7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第20课《景阳冈》说课稿
【教材简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
第8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