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4.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材分析
上一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那么通过本节摩尔质量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明白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1.本节重点 摩尔质量的引入.
2.本节难点 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
三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那么归根结底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公式n=N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摩尔质量,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纽带。
板书 摩尔质量
引入 那么什么是摩尔质量呢?顾名思义
板书 摩尔质量的定义
引入 我们学过物质的量的符号,那么同样摩尔质量也有属于自己的符号。
板书 符号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一个表达式,那么摩尔质量的表达式是什么呢,我们还是集体来推导一下。已知物质B的质量是m,物质的量是n,那么它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推导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公式
引入 我们知道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那么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通过老师的指引,学生自己推导出摩尔质量的单位 板书 单位
引入 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虽然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基本单元的质量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也不同。举例:数量都是20个,但是20个西瓜与20个芝麻质量相差甚远。下面我们
分别来看原子的摩尔质量,分子的摩尔质量,离子的摩尔质量分别是多少,怎么得出的?
板书 原子的摩尔质量
引入 规定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 分别说出 H元素,C元素,O元素的摩尔质量 引入 原子的摩尔质量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分子的摩尔质量我们顺水推舟可得出
学生活动 算出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引入 离子的摩尔质量也是一样,忽略其得失电子的质量 学生活动 写出氢氧根,碳酸根的摩尔质量
引入 通过本节课刚开始我们自己推导的摩尔质量的公式,学习该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
学生活动 根据三个公式进行随堂练习
小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重点的剖析,让学生们加深印象。
第2篇: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内容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内容
一、无机材料化学课的作用和地位
无机材料化学是研究无机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核心。一般说来,无机材料化学与固体化学密切相关。这两者的研究对象、内容和范畴十分相近。但后者是基础学科,前者则属于应用科学,它们的历史渊源也不大一样。固体化学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学科,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适应科学技术对材料科学的需要而重新发展起来和一门新学科。无机材料化学则基本上属于材料科学,是材料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高分子化学是其又一个分支)。它是材料化学家从材料科学、材料的工艺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把固体物理、固体化学和相关理论(固体力学等)以及工程方面有关材料研究中的化学内容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才提高,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
已经证明,纯粹的固体物理和纯粹的固体化学家常常无法单独地解决材料研究涉及的理论问题,需要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家继续研究。正如理论学家尚未能解决高温超导电性的机理问题,材料学家已经在大量地研究和制作高温超导体;其结果必然会推动固体物理和固体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创立较为完善的高温超导理论。可以预计,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不论从学科的发展方向、科研成果、或专著和教材建设上,都将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
教材采用曾人杰编著的《无机材料化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经过两次权威性的审稿;而重写后的第三次书稿,又经我国著名的固体化学家和材料学专家亲自审核。在内容和形式上把固体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有关化
学的问题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自习与讨论课、习题演算及解答、复习与考试等教学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
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无机材料化学学科探讨
1.1无机材料化学与材料科学、固体化学的关系
1.2无机材料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1.3无机材料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地位
1.4与无机材料化学渊源有关的三个方面
1.5无机材料化学在我国的发展
1.6概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相变(一):晶型转变
2.1可逆与不可逆晶型转变
2.2重构式与位移式晶型转变
2.3BaTiO3的晶型转变和烧结温度的控制
2.4SiO2的晶型转变和应用
2.5ZrO2的晶型转变和陶瓷增韧
2.6C2S和C3S的晶型转变和水泥工艺控制
2.7其他晶型转变控制方法
第3篇:分析化学课件
分析化学课件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熟悉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及分类。
2、了解分析化学发展进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化学课程面向药学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牢固树立定量分析“量”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关注与分析化学有关的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育学生发扬团队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及分类。
2、教学难点:
第4篇:flash化学课件
flash化学课件
flash化学课件,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
第5篇:材料化学课件
材料化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3.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三、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课前每小组材料全组装好,放置在小组桌面中间,把纱布也是先扎在烧杯口,)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
第6篇:环境化学课件
环境化学课件
环境与化学是相辅相成的,使用化学物过多,会危害环境的,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化学物品。
教学要求:
认知目标:
1.知道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了解大气、土壤、水污染的现况,以及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3.了解水资源紧缺及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污染水体的物质(元素)、“赤潮”和“水华”的成因和危害,
4.通过探究,掌握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做出初步的.设想来改善及防护;
情感目标:
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的了解,使学生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空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酸雨的形成;
2.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废水净化的简单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各种环境污
第7篇:中考化学课件
中考化学课件
初三化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所以要做好复习的计划,才能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化学课件以供大家学习。
中考化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化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性。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注重基础,从最后一名抓起,做到水涨船高。
2.强调复习的全面性。认真梳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