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5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大要教学范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25古代寓言两则
郑人买履 代码 六年级(下册)
备课教师 郭文武 辅导教师 设计日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内容,领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难点:弄懂寓言寓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预习要求:
1、自学2个生字,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记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买过鞋吗?你是怎样买鞋的?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一个郑国人是怎样买鞋的。(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师生听,并请生评价。
(2)请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其他学生模仿练习。
(3)运用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熟读课文。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下面学习过渡)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这个郑国人是怎样买鞋的?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借助注释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练习讲这个故事,并在小组中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把每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反:______市罢:______遂:_____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______度:________无自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讲讲这个故事。(为下面学习过渡)
(三)、感悟道理,感情朗读。
过渡语: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出示自学指导(三)
学了这则寓言故事,请你谈谈这个郑国的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懂得了什么?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当堂训练(1、2题随文检测)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把每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反:______市罢:_______遂:_______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_______度:________无自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有像郑人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五、学习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运用了那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
宁信度
郑人买履 死板、教条
无自信
第2篇:《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 教案教学设计
【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 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 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履、度、操、反、遂、宁”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收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它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
一、学
1.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说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 自主阅读
【出示幻灯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 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 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4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 的。】
2.精讲点拨。
对学生自主思考题(3)(4)的点拨:
(1)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点拨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重点是字词,书底下的注释在平时学习时要熟读记忆,在以后碰到的文言文中要学会迁移,还需要反复诵读文言文 ,联系上下文把意思弄明白,翻译时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要落实到位。如《郑人买履》中特别要注意“度、操、反、及、罢、遂、之”等重要字词的意思,然后我们可以结合注释,联系以前所学,有时还可以组词,再结合上下文,大体意思就可以讲出来了。
【参考答案】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事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 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方法】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从《郑人买履》中郑人所说“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我们可以看出郑人是一个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人。
【参考答案】
郑人是一个固执、不知变通、迂腐的人。
3.深度探究
探究题: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方法】
寓言故事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本课的故事写得很精彩,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的心理,增强了寓言故事的讽刺意味。
【参考答案】
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三、练
1.涵咏积累:背诵课文以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 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检测。
3.反馈矫正: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同步阅读:《揠苗助长》。
2.完成作业: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课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字词“履、度、操、反、遂、宁”等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学辅助资料
作者介绍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出身韩国贵族,韩非见韩国国势日益削弱,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但未被采纳。他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扁鹊治病、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
预习练习题
一、给黑体字注音。
郑人买履( ) 自度其足( ) 置之其坐(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二、解释黑体字。
自度其足( ) 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及反(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无自信也( )
三、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2.韩非, (时 期) 家,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一、lǚ duó zuò dù suì nìng
二、量长短 同“座”座位 到 拿 同“返”返回
量好的尺码 终于 宁可 不
三、1.《韩非子》 寓言故事
2. 战国 哲学家 法家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 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深度探究题: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堂达标测评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 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宁( )信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4.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
(1) 通
(2) 通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duó dùsuìlǚnìng
2.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以:用。
3.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坐”同“座”、“反”同“返”。
5.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课后提升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
2.解释下列的字。
悯 长揠 谓
予 趋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 长:生长、发育; 揠:拔; 谓:告诉;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槁:干枯; 非徒: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
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第3篇: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
第4篇: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
第5篇:郑人买履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 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 (打一物) (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 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5*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 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
第6篇: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范文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____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第二层写______。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
第7篇:古代寓言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5、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部分词语的含义。
3、背诵两则寓言。
4、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同学们可能以前也听过,不过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是两则文言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文学常识: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这不但具备劝告、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
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
第8篇: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的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1、由一个寓言故事导入:
(1)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4)我国古代的寓言
2、简介韩非及《韩非子》(投影)
3、学习《郑人买履》: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