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8:28: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缚。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克普定 克:攻下B.有告其受赇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 问:询问C.战定真,被执执:捉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顾成作战英勇的一项是( )(3分)

①文其身以自异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③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④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

⑤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 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渡过长江,顾成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人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人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用兵之中,兼用劝谕,以至当地人为他建生祠来祭祀。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3分)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4分)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3分)

参考答案

5.C(问:责问,追究)

6.A(①是顾成文身显示自已与众不同;⑤只是说他到真定作战,从后文看结果还战败了;⑥非直接体现。)

7.B(“杀死持刀的仆人”有误,应为“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

8.(1)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从”“胶”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渠魁”“抚绥”“大布”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3)顾成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始”“将”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先是相潭人。他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之间往来谋生,于是就在江都安了家。顾成年少时身材魁伟高大,臂力超人,善于骑马使架,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因为英勇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跟从攻打镇江,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顾成跃起挣断绑绳,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逃脱回来。引导众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户。他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都有功劳,进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跟从讨伐蜀地,攻打罗江,擒获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军招降汉州。蜀地平定后,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获重庆的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调任驻守贵州。当时群蛮叛乱归服反复无常,顾成连年出兵,全都平定。不久,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做为前锋,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顾成排列栅材栏防守。蛮族数万人来攻,顾成出栅迎战,亲手杀死数十百人,贼人逃走。余下地成人还在南城,顾成斩杀俘获的成寇而释放了一人,说:“我夜晚二更来杀死你们。”夜二更,吹起号角放起火砲,贼人听到后全都逃走,缴获器物甲衣无教。进升指挥使。普定的众蛮全都被平定,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蛳等十余蛮寨。第二年上奏撤销普定府,把他所管棺的土地分为三个州、六个长官司。进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并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为久有功劳而没有问罪。洪武二十九年迁任右军都督佥事,佩带征南将军印。会同何福讨伐水西蛮族,斩杀他们的酋长居宗必登。第二年,西堡、沧浪众寨蛮族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及自己的儿子顾统分道讨伐平定他们。顾成在贵州总共十余年,讨伐平定诸苗洞寨以百计,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文末抵御燕军,在真定作战,被俘。燕王解开他身上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送往北平,辅佐世子守卫。南军围困城池,防御、调度全都听从于顾成。燕王即位,论功行赏,封为镇远侯,俸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文书。任命他仍旧镇守贵州。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广泛阅读史书。”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再次镇守贵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叛乱蛮众,威镇南中,当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他被召回到京师,命令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首说:“太子仁德圣明,朝中大臣都是贤才,辅导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请准予我回去防备蛮人。”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说:“殿下只要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体恤百姓。万事在天,小人不值得忧虑。”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赠为夏国公,谥号为”武毅”。

第2篇: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其诬。已,果获真盗。成化末,历右通政,累迁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进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渐广,司设监请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奇。鉴等言:“毯虽一物,然征毛毳于山、陕,采绵纱诸料于河南,召工匠于苏、松,经累岁,劳费百端。祈赐停止。”不听。内府针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鉴等言:“往年尚衣监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之,各收千人。弊源一开,其流无已。”于是命减其半。太监李兴请办元夕烟火,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十六年,帝纳诸大臣言召还织造中官,中官邓瑢以请,帝又许之。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帝皆报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官傅容请修之。鉴言天心示儆,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乃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迁马房,钦天监官倪谦覆视,请从之。给事中陶谐等劾贵假公营私,并劾谦阿附,不听。鉴执奏,谓马房皆由钦天监相视营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报可。内织染局请开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为数二万四千有奇。鉴力请停罢,得减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赍敕于浙江诸处抽运木植,亦以鉴言得寝。

孝宗末,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鉴亦持正。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有诏赐皇亲夏儒第,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明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从其请,赐旗牌。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其年闰正月致仕。旋卒。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供奉渐广 广:增多

B.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 言:进言

C.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 庶:希望

D.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 选: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鉴体恤民力的一组是

①经累岁,劳费百端 ②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 ③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 ④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 ⑤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 ⑥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鉴任刑部主事的时候,通州的十余个百姓被判罪为盗,虽然已经结案,曾鉴还是为他们辨明了冤情,并在不久后捕获了真盗。

B.曾鉴针对内府织工局招收工匠一千人的请求,举出多个部门借机效仿的例子,说明弊病的源头一开启,流弊就不会停止的道理。

C.陶谐等弹劾陈贵、倪谦二人报请迁移马房是假公济私、阿谀依附,皇帝不听,曾鉴讲明事情原委与利害关系,皇帝才批答同意。

D.内织局请求设苏杭各府织造,上供锦绮两万四千多匹,太监许镛等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二事都受到曾鉴的反对。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

(2)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

【解析】(1)选:人选

(2)②表明曾鉴力求俭省;⑤表明曾鉴坚持节操;⑥表明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

(3)是陈贵假公济私,倪谦阿谀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陈贵请求迁移马房,倪谦复查同意,说二人报请迁移马房表述不严谨。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1)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

参考译文:

曾鉴,字克明,其祖先是贵阳人,以戍边吏卒户籍居留京师。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成化末年,历任右通政,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司设监请求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余。曾鉴等说:“毯虽然只是一物,然而从山、陕征收毛皮,从河南采集绵纱等原料,从苏、松召集工匠,经历几年,百般劳民伤财,请赐命停止。”皇帝不听从。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十六年,皇帝采纳诸大臣建议,召回织造中官,中官邓璇以此请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鉴等极力进言,皇帝于是命令减去三分之一。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傅容请求维修。曾鉴说天心示警,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弹劾陈贵假公营私,并弹劾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监督测量地势营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牧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自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也因曾鉴上言得以罢止。

孝宗末年,合部大臣都是一时最好人选,曾鉴也坚持正义。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第3篇: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王瑜,其先范阳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种皓字景伯洛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