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8: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准备一首古典乐曲为配乐准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是太原人,师相机:太原在华山以东,所以是忆山东兄弟)

2、齐读课题;

3、谈话: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吗?(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呢?(生自由说:敬老节,小孩要为老人做重阳糕和寿桃。)

4、小结: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读诗学文。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认读词语茱萸并说说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学生说。

3、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那怎么知道呢?学这首诗,我们有个更快的办法?生说:前面的课文就告诉我们了。

4、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5、自由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字卡;随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携幼、回忆;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7、指名一句句依次说。重点:独、异乡的异、异客的异、倍。师相机板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念家乡)

2、再读课文。带着思乡之情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读,教师用师生互评,学生评等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情感。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觉、已、两年了。突出独居时间长。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板书:独居长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体会重阳节的长安城是个什么样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让诗人思念家乡?)再指名读,生体会。师板书:又到重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诗人的心情?生自由说;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诗人心里由回忆过去团聚时的欢乐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号处开始转折。再指名读;生齐读。

带着思念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注意诗人心情的变化。

四、情感升华,朗诵诗文

1、诗人思绪万千,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

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鼓励。

2、再指名配乐读。配上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动作配乐背诵。

五、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作一项什么作业呢?

生自由说:背诗。说说诗意。为课文配图。学习本课方法,根据古诗编故事。

2、师相机指导:我们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古诗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学着今天这一课,也来编一个故事。

第2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课时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九月九日)

2.师:对,两九相重我们叫重九,就是我们现在的重阳节。这里有个生字,怎么记?

生教生字,师板书,提醒笔顺(最后是竖、横、横),主笔是第二个横。你还有什么发现?(重是多音字)出示:重 chóng 重复,重叠

zhòng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

带着你的理解读——(齐读重阳节)3.重阳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是呀,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十分吉利的日子,所以这样美好的节日又被称作—

(板书:佳节)口头教“佳”

5.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这样的日子里,也不禁挥笔写下了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要注意哦,这里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简笔画)西 △ 东 齐读

6.你读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孤独、思念)

7.有些奇怪,重阳佳节大家都十分高兴,可诗人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补充课题),你有疑惑吗?

生质疑:为什么思?读课题

思念谁? 读课题

8.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读二类字、生字,再放到课文里,大声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读完后用你的微笑告诉我你已经完成。

1.检查你预习得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一起标小节,4个自然段)

冒号后面的诗句不自成一段。

2.第二项检查老师是有任务的,任务已经传达在你们小组长那里了,请小组长拿出来,组员领取任务,看哪一组完成的出色。3.小组完成任务:

(1)到文中找找你抽到的诗句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2)组内交流,并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4.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就按着诗句的顺序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教生字“独”)(1)出示第一自然段(2)指名朗读

(3)词语是有温度的,你读出了什么? 感受王维小小年纪,离家两年,思乡情切。(4)只身一人,就是——“独”。(5)指导记字形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独?(部首法)(6)要是你的话,你会怎样?(7)齐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2)一年一度就是指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重阳佳节来到了,一大早大街上就热闹了。我来看看哪些人上街了? 指名,采访,你是?准备干什么呀? 指名演“扶老携幼”(教“扶”“幼”)(3)看你们真高兴啊!书上说是——“兴高采烈”,换个词(兴致勃勃、手舞足蹈、载歌载舞、喜上眉梢)

(4)这样的佳节怎能不高兴呢!(齐读人们的句子)

(5)王维呀,正逢重阳,别人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去登高,你呢?(采访)

王维,你看,那边的小孩笑得多开心呀,你在想什么?(6)是呀,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倍思亲。(齐读王维的句子)(7)指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2)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登高远眺)(3)出示茱萸图片。这就是茱萸,古时候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4)那时候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指名读前面的句子,体会高兴)

(5)可如今——指名读,体会思念、孤独的心情(6)这就是——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情

1.王维思绪万千,王维,你想到了——(采访),是呀许多许多的想法都藏在了这个省略号里(点红),这就是(点红)思绪万千。在这一刻,这所有的思念都奔向了他的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2.王维,你来吟诵这首诗。(指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古诗。)齐诵

3.看,这篇文章前面是故事,后面是诗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文包诗。(板书:文包诗)

4.现在谁能说说看:因为,所以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将古诗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3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很开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不是很开心,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一句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吧。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己先读一读: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佳”、“念”、“采”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像中国传统节日当中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都称之为“佳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2、t: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王维(课件:诗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准备一首古典乐曲为配乐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最喜欢什么节?怎么过的?心情怎样?选择一个说一说。(了解节日,回顾过节的欢乐氛围。)

五、教学流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交流了过节的情景。我们常把这些让人开心的美好的节日叫作佳节。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词好吗?(板书:“佳节”),你知道佳节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佳节指的是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第一课时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准备一首古典乐曲为配乐准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学校的“高效课堂”构建活动开始了。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我选择了苏教版课本的特色课文——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结合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使用的推进,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展标——分步达标——检标”进行设计。

这篇课文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在第一课时中,我先以题入手,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