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8: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_650字

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_650字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对联吧,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你所见过的对联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_65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读了“苏东坡改对联”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到对自己的触动很大,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少年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有一天,他乘兴在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去没几天,来了一位白发老翁,向小苏求教。

苏东坡接过书来一看,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苏东坡只得认错,老翁走后,苏东坡赶紧提笔将门上地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之所以成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是因为他在少年是就博览群书,我认为,读书地好处有许多。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装着智慧的宝库,书是爬上知识家园的木梯,书是人类的精神,书是一盏架在海上的亮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聪明大门的钥匙书是一个想去就去的故地,书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一只从黑暗处驶向光明的扁舟,书是踏上成功道路的必经地。所以我们要读书,只要读各种各样、蕴含着丰富知识的书,就能增加更多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对照自己,我的谈书的态度不端正。我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这导致我们在拼命地写作业,怎么有时间去看课外书呢?所以我没有把时间给挤出来,没有把握一分一秒,因此我课外的知识十分的狭窄。

虽然我也读过几本书,但是每一次看都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没有记录下好词好句,没有把它们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每当我要写作文的时候,词汇十分贫乏。我认为苏东坡虽然骄傲,但能知错就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苏东坡起先十分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已经“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后来碰到了一位高手,给他看了一本书,结果他一字都不认识,决心已定要“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我深深地觉得:只有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我明白了:只有像海绵一样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进步的更快。

第2篇:苏东坡改对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对联。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如:

(1)苏东坡是谁?

(2)为什么要改对联?

(3)苏东坡是怎么改对联的?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帮助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如:

(1)聪明——聪

课文中说谁很聪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

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起”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

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5.引导学生解疑,为什么要“改对联”。

(1)请学生读课文,简单说一说改对联的经过。

(2)师生合作,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①老师可扮演苏东坡,请学生扮演老人。表演前请学生想想,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会给苏东坡拿来这本书,他会对苏东坡说什么?

② 再进行表演。表演中如果学生扮演的老人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学生扮演老人补充,也可问学生,如:“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本书呀?”“您想告诉我什么道理呀?”目的是在表演中,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人物的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骄傲是不对的。(3)表演体会后,再读读苏东坡修改的对联。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交际延伸。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3.收集苏东坡的诗词或故事。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1.介绍苏东坡的生平,故事。

2.读背苏东坡的诗词。

(二)复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认真观察6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古塔区石油小学

董津铭

第3篇:读《三国演义》后感改

读《三国演义》后感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数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家喻户晓,千古传诵。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观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凝固的语言艺术,无叫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这本书中我喜欢的十七个故事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三个锦囊,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定军山,浑身是胆,计收姜维,大破铁兵车,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蜀军割麦,木牛流马,葫芦谷。

在《三顾茅庐》中彰显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帝王风范。三次拜访,次次诚心,最后请出了诸葛亮帮助自己。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苏东坡改对联的读后感

关于苏东坡改对联的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东坡改对联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少年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有一天,他乘兴在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去没几天,来了一位白发老翁,向小苏求教。苏东坡接过书来一看,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苏东坡只得认错,老翁走后,苏东坡赶紧提笔将门上地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之所以成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是因为他在少年是就博览群书,我认为,读书地好处有许多。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装着智慧的宝库,书是爬上知识家园的木梯,书是人类的精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后感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后感

——浅议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西塘镇中心幼儿园何叶花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更是成为教师们备加关注和探究的课题。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书,它立足实践,强调系统性、针对性、应用性,以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案例式的分析为特点,全面阐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原理以及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环境、资源等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等,以使教师在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下面我从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书中提到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我们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程艳敏

尹家营中心小学

2012年10月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尹家营中心小学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苏东坡改对联”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