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节日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4: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农历正月初一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汉族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农历正月初一怎么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现代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古代拜年。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第2篇:农历节日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吃饺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该干嘛干嘛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庭团圆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也团圆吧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粥啊。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第3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农历正月初一的作文1500字

关于农历正月初一的作文1500字

导语: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历正月初一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农历正月初一作文1】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农历每年佛教节日

农历每年佛教节日

正月初一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六

定光佛圣诞 六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成道 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 正月初九 正月十五 二月初八 二月十五 二月十九 二月廿一 三月十六 四月初四 四月初八 四月廿八 五月十三 六月初三 帝释天尊圣诞 天官圣诞(天官赐福)释迦牟尼佛出家 释迦牟尼佛涅槃 观世音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圣诞 准提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圣诞 释迦牟尼佛圣诞 药王菩萨圣诞 伽蓝菩萨圣诞 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七月廿一

普庵祖师圣诞 七月廿四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萨圣诞 八月廿二

燃灯古佛圣诞 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三十

药师佛圣诞 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圣诞 十一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十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廿九

华严菩萨圣诞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农历正月初一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历正月初一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