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设计说明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4: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广场设计说明

著名景点景门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分析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晚年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大师,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逐成为医宗圣地。除了历史文化景观,药王山绿树重重,山峦叠嶂,风景迷人。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这位对中国医学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医宗——孙思邈。

目前药王山景区入口仅有一座五间二进的山门作为售票入口,门前停车场6000平方米,共80个车位。不能满足景区的人性化、现代化服务功能,更无法满足庙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场地要求。同时,景区入口没有标志性建筑,广场也比较混乱,这也降低了整个药王山风景区的服务品质。

因此,建设单位为给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旅游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设施,提出游客服务中心及广场的修建工程,本次设计为景门广场设计。

3、广场基地

广场紧邻游客服务中心,莅临通往药王山主要道路,交通便利。广场包括停车场与文化广场两个部分,停车场7350平米,总停车位:145辆,其中大巴车12辆,中巴车22辆,小客车111辆,广场用地86米×105米,面积为9030平方米。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广场定性

1、规划指导思想

①创造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多方面功能需要。

②创造现代化文化广场,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平衡发展。④创建尺度适宜、环境优美、充满亲切自然氛围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

2、广场定性

广场地处药王山景区入口处,其主要性质为体现药王山景区人文特征,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娱乐场所的公共空间。

三、规划设计依据

1、县城总体规划

2、广场1:1000地形图

3、区域内建筑资料

4、药王山管理局改建文化广场的建议

四、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

药王山山口,南北两侧地形高起,中间平坦,中心线上有一突出的高地。因此,我们以这条中心线作为游客服务中心及其广场的中轴线,坐东面西修建整个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西向东逐渐抬高,形成了四个空间层次——停车场地(194个停车位)和入口广场(喷泉水池)、举行大型文化活动的广场(进深30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以及以整个药王山作为天然的景山背景,从而衬托出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的宏伟气势。

依据用地条件,广场设计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强调广场中心,整个广场设计构图简洁大方,刻意追求广场的开阔环境和文化内涵。

著名景点景门广场由横轴“„著名景点景门广场题刻——景观水榭——中心广场(主题雕塑与文化雕塑)——景门”构成。主体广场南北点缀艺术花钵、艺术灯柱等。整个广场设计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

游人由停车场进入广场,首先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就是著名景点景门广场题刻,题刻起到了强烈的引导作用,吸引人们拾级而上到达景观水榭景区,由于人们亲水的心理特征,可以使游客在这里将长时间旅途跋涉的疲劳得以缓解,水榭采用跌落的形式制造了更多的变化,水中的射灯也给景区的夜景增添了特色。人们顺着台阶步行上至中心主广场,巧妙的高差设计使得人们在进入主广场后视线瞬间开阔,身心也变得更加愉悦,在广场的中间有着主题雕塑作为广场的视线景观中心,广场两侧以孙思邈事迹为题材的雕塑均匀布置,雕塑不仅可以作为景观给广场增色,还可以作为教育题材对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广场南北侧布有树阵,为广场增添一丝绿意。在广场内设计有大量的射灯,是的广场成为晚上人们聚集休闲的上佳场所,为景区夜景增添气氛也使景区夜晚增添人气。轴线立面组织起伏迭落,由动(喷泉)至静(植物)动静结合。

2、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入口区、中心广场区、绿化游憩区。

五、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31163平方米

停车场面积:

7350平方米

景观广场面积: 9030平方米

总停车位:

其中:大巴车:中巴车:小客车:

第2篇:广场设计说明

小区广场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和空间围合的一种包围感,从道路上来讲除主轴道路外,更多的是曲静小道及林间小路,它们作为散步路,这是广场绿地内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地,有着积极创造交往空间,增进广场间交流,使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沿主轴线,我们主要采用植物丰富人的视觉感官,同时配以小品,沿景而行,通过铺装与广场建筑小品的对比使实者益实而虚者宜虚,不仅使整条轴线景观情趣浓厚,而且体现了一种韵律美,同时,它使前后景观形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满足主体空间的心理要求,给人们一种缘情或畅神的美感享受。对于连接东南与西北的景观轴,更是很好的体现了这样一种过渡空间、“流动空间”的秩序美。美国景观大师西蒙兹曾说:“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广场整体多以方形、圆形形式布局为主,同时穿插放射形环状图案,这种格局象征了方与圆的调和、融合与共生。空间具有一是封闭性,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交往、交流空间的有机结合。以黑松、桧柏、红枫、银杏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第3篇:广场设计说明

长安世纪广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一)、主体思想

(二)、总体风格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

二、方案立意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2、竖向地形设计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

(二)环境绿化设计

(三)广场小品设计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

二、主要景点

(一)、“世纪大道”

(二)、“长安史话”

(三)、“天圆”

(四)、“地方”

(五)、“古磐”

三、植物配置

四、灯光照明

五、物业管理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长安世纪广场位于长安县城西区友谊路北侧,地处长安县经济开发西区,广场南侧为友谊路,东侧为县邮政大楼,西侧为金堆城小区,北侧是规划待建的住宅小区。该广场规划占面积(含代征道路)约68亩(约45300平方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广场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场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