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3: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

论文摘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先导。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军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源头抓起,致力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和立体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贯穿于院校教学全过程,为学员任职后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当前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学习过程缺乏质疑精神。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论语·为政》);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学规类篇》)。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可见,质疑是学习与思考的起始,是创新思维的现实起点和开端,一个问题突破之后往往能带来一项甚至一系列发明创造。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家们的重大发明无一不是从敢于质疑开始。如:敢于质疑,使阿基米德从司空见惯的洗澡中悟出了浮力定律,使谢皮罗教授从常见的洗澡排水中发明了水流漩涡的方向性规律。“2004年全国博士生论坛”8月份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科学研究要具有创新思维,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

认知过程缺乏批判精神。批判性地吸收知识是科学、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说怀疑是发现的`动力,批判则是创新的前提,批判思维在创新能力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纵向上看,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先导,没有批判思维难以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从横向上看,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运用批判思维的过程需要创新思维的作用,创新思维的深化需要批判思维的不断发现,二者互动互补,不可或缺。

思考过程缺乏开拓精神。创新贵在“闯”,贵在“创”,贵在“敢为天下先”。独立性、新颖性、多维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思维收敛与思维定势对学员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不敢做,我也不敢做。或一遇到问题,就去翻书本,书本上没有、前人没讲的,就不去想,也不敢做。二是过分依赖和崇拜经验。遇事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考虑问题不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弱。三是思维方式陈旧,思考问题的角度偏窄,面对新事物往往有畏缩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2军校教学应注重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

注重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首先,应大力提倡和推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授课方法。

其次,应积极营造有利学员提问、质疑的教学氛围和管理环境。第三,要提高教员运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授课艺术。注重培养学员的“批判意识”。首先,要帮助学员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其次,注重培养学员的批判性人格和批判精神。注重培养学员的“求异思维”。首先,要培养学员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三,注重培养学员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典型思路,即将问题反过来进行思考,是一种超常规创新思维方法。它充满了辩证思想和哲学智慧。注重培养学员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泛指多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较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思考问题的更高层次飞跃。加强学员“立体思维”培养,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意义重大。因为现代军事活动不是平面性的,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典型的立体结构,它是由许多环节和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指挥打仗要考虑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因此,军事决策者的思维切忌“直线运动”,必须凭借立体思维对所决策的问题作整体性的思考,从合成作战的整体结构考虑各具体环节,从而使决策更加全面和缜密。

参考文献:

[1]戴清民主编.《信息作战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99.11

[2]祁正祥.加强我军信息化作战指挥建设的几点思考[J].军事学术,2002,(9):47-49

第2篇: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讲述创新思维的来源,让人理解创新思维其实就在身边,只是你没没发现而已。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来源培养

一 创新的来源

(一)交叉学科的开设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交叉的学科,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的学科是交叉的,学习除了要思考问题之外,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应变。有时考虑医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物理或化学中很基础的问题与之巧妙联系起来,好好分析,认真思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在我们考虑物理或化学问题时,往往都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如果忽略,有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以前所作的努力都会白费。而交叉学科的开设,让我们更广泛地去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地开阔,我们的头脑也更好地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学到思考的能力,学到动手能力,学到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我们的思维会得到质的发展,思考能力也会大大的提高,从而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就不会单单局限于一个方面,我们会联想到各个方面,从不同的地方入手,有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创新的来源。不拘泥于单个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去想,敢于去做,这是交叉学科带来的好处。因此,重视交叉学科,有时创新的灵感就会浮现。

(二)不同专业的人的交流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我们都有同感,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交流中,会突然打开困尧多时的问题谜团。在交流的时候,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但却使你有了一个“想法”,那就已经很有收获了!说白了,这个想法的产生,其实就是在别人交流的刺激下,自己所谓灵感的爆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可能很难,但通过不断的交流,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进一步的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因此,跟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可能是获得创新思维更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三)接触新的领域也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刚刚进入一个新坏境,我们一般都会对周围环境特别的关注与好奇。而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也会对这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正因为好奇,所以才会去接触它,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学习它。经过不断的探究观察与学习,我们就会对这个领域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与加深,我们的头脑也会得到充实的知识。有时不断地探究观察与学习就会得到新的发现。

(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开题论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有时候刚刚和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反,或出现我们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然而,这很可能才是问题的真实结果。因此,此时千万不要简单的以为这是实验出了错,或者是意外,而应该想到这有可能就是新发现的开始!是创新性发现的苗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该重复实验,确认所谓的“意外”究竟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还是一些干扰和假相,一旦经实验确信正确,那就可能是很好的一个出发点。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微小错误,不断地实验,你可能就会得到重大的发现。这也是创新的一个来源。

二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应是高校重视的一个课题,也应引起个人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而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其一 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其二是创造思维能力;其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的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到底的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如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我说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二)、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 聚合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

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想象。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陆九渊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就要提出来,先不管它的对与错,提出来就证明你学会带着思考去学习,你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没有疑问的学习,是不正常的学习,有疑问而不敢提出来的学习,是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带着疑问学习,勇于提出疑问,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到我们学到了什么,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就会引起我们的求知欲,我们也会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探究,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提出了疑问,我们还要大胆的想象。这里的想象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想象。大胆的想象,是你不但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大胆的想象,你就不会有创新,勇于想象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中国著名教育家及思想—经典教程百度文库

第3篇:培养创新意识锻造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 锻造思维品质

-颍泉区行流镇三义中学

李雪影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国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语文素养的重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在各种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它是思维中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