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5 The Necklace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下册说课)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20: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Unit 15 The Necklace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下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高一英语第十五单元的话题是“play”戏剧, 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戏剧”展开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内容涉及“编故事表演”、“读剧本”、“如何写剧本”等,让学生初步熟悉戏剧, 学会剧本的欣赏、写作和表演。我上的这节课本单元的第三节阅读训练课,是由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改编的短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接触、了解戏剧的一些特点,又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体验语言,而提升自己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戏剧的体裁,熟悉和体验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剧中人物的典型语言。 (2)在认知、理解剧情的基础上,学会欣赏戏剧。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技巧,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2)能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同时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3)能根据所读材料运用适当语言进行表演。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激发学生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整体提高人文素质。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1.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3.对戏剧深层次的理解及戏剧的欣赏,认识及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

(2)难点: 1。阅读技能的训练;2.对戏剧的欣赏及课本剧的表演。

4.教学辅助工具:

(1) 收音机; (2)多媒体 (3)项链

二、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由前面两节课编故事及表演引出戏剧和学生们所喜欢的不同戏剧类型(funny plays,serious plays or sad plays),然后通过brainstorm让学生以个人活动的方式列举出中外著名的剧作家,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把作家、作品、国籍进行连线,以此引人法国作家莫泊桑及短剧《项链》。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激活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进行本文的阅读做了铺垫和准备。

2、新课的讲解

(1)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训练;

首先是Speed reading,a. skimming,让学生进行跳跃式阅读,找出本剧中三个场景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旁白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英语戏剧体裁。b. skanning,快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下一步找出细节作好铺垫,教师要求学生(work in pairs)给每一场景取一个标题, 以此培养他们找寻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概括大意的技能。

然后是careful reading ,a. 扫 读 :用多媒体展示针对每个场景提出的2-3个问题,,学生通过扫读来获取细节信息。在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题基础上,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才能学会如何欣赏戏剧, 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b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这也为下一步学生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从基本框架到细节信息把握住了这篇戏剧。

接下来的环节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图片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既是理解基础上的表达,也是对理解的检验。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2)、在情境中激思,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文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巧设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在careful reading的扫读中,每个场景的2-3个问题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预测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如:“Pierre为什么会接受邀请“Mathilde会借什么样的项链?“你丢失了项链,你会怎么去处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课文复述完之后,给学生提出更为深层次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Pierre、Jeanne and Mathilde? Why do you think so? ”,分析主人公尤其是Mathilde的人物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项链》这篇文章一直以来被理解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我则鼓励学生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及理由,学生认为她虚荣之外,还很傻,同时她也很诚实,很勇毅等。让学生对此问题的各抒己见,学生批判性地看问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精神。其中我从诚实谈到到 “诚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看法。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熏陶,整体提高人文素质,而学生用英语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板书展示:

Unit 15 The Necklace

Guy de Maupassant Mathilde: a young lady

(1850-1893) Pierre: A government worker, Mathilde’s husband

Ball of Fat / My Uncle Jules Jeanne: A young lady; Mathilde’s Good friend

4、作业的布置:

(1)用戏剧的体裁续写本文-第四幕场景,以“Mathilde得知真相后”为题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1) 用英语排练这篇短剧,包括自己续写的结局: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

1. 时间未能合理安排,给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

2. 引导学生对戏剧的欣赏做的不够;

3. 对学生续写的精彩的场景没有列出一本作品展示。

由于缺少经验,在说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第2篇:Unit 20 Humour(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说课)

第二十单元:幽默。“幽默”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也是这一文化的一个显著标识。中国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起(小学或初中),就在接受“幽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是因为:1、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渴望了解世界,他们对异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意学习和了解关于异国文化的内容;

2、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阅读报纸杂志等等,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中的“幽默”已有一些认识;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幽默元素,学生从本国文化中叶汲取了一些幽默的营养。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老师愿意教,学生乐意学”。

下面我分为六个课时讲讲本单元的教学:

第一课时 听力

一、教材简析

“热身”(Warming-up)部分提供了三个绕口令,并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说出来。这部分的“热身”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一个趣味性强、参与面广的活动(说绕口令)来快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课文的学习活动(如观看相关影片等)埋下伏笔,作出铺垫。“听力”(Listening)部分通过让学生听一则幸福往事,训练学生理解叙述类材料的大意和主要细节的听力理解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tongue twister, bitter, couple, minister, marry(two possible meanings)

(2)语言技能:训练学生的下列口语技能:

1)正确、清楚、响亮地发好单词的元音;

2)按意群、有节奏地说句子。

同时训练学生下列听力理解能力:

1)注意力分配能力:眼耳并用,同时观察图片信息和听懂文字信息;

2)信息预测能力:能根据所提供的图片信息预测故事的发展并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证实、修改预测和作出新的预测;

3)抓故事主要线索的能力:能将注意力始终放在故事的主线上、理解大意;

4)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能有选择性地将注意力指向特定信息;

5)准确地听写相关词语的能力:能听懂并写下特定的词语(如交待故事发展的动词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难点是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如何比较流畅地说和写。

四、课时结构(按45分钟计)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材料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时间分配如下:热身10分钟,听力20分钟,说7分钟,写8分钟。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取听说法、听写法、竞赛法、交际法、合作学习法等。多媒体教学(录音机,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先呈现中文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幻灯片1)。在让学生齐读两遍的基础上,呈现并学习生词tongue twister,进入新课。

2、学说英语绕口令:根据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师生通读三个绕口令,扫除语言障碍(bitter, witch, chalk (v.))。读好英语单词的重要技巧是正确、清楚、响亮地发好元音音素,而这三个较长的绕口令需要按意群、有节奏地读方能流畅。所以,老师先进行明确的指导和示范。之后学生先单独练习,然后同桌练习(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3、竞说英语绕口令:为提高学生说好英语绕口令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说英语的信心,举行一个小型的竞赛活动。老师充当组织者、评价者的角色。通过“竞说英语绕口令”这项活动,检验和评价了学生“学说英语绕口令”的学习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口语水平,同时浓厚了课堂气氛。

4、听力理解:为有效地进行听前信息预测、建立信息差,同时增加一个梯度、适当降低第一个听力练习的难度,在听之前,让学生先观察六幅插图、思考三个问题(who ,where, what)。在做第二个听力练习时,为培养学生作听力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写下关键词。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考对听力理解的要求,在进行下一步学习之前,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 Where are the child and his/her grandmother talking? 2. How did the grandmother feel while telling the story? 以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产出性语言活动“在听的基础上说和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在听、说和写之间有一个合理的过渡和衔接,我设计了“听写关键词”这一环节。

5、讲述故事:为增强兴趣性,增加参与面,采取了自讲、互讲、竞讲等多种形式。

6、看图写作:学生快速、流畅地写下该故事,注意两点:1)动词时态;2)交待时间的短语。把语言输出性的写和语言输入性的听有机地结合,以写的形式对听力学习进行巩固和反馈,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专注地参与到听力活动中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实效。

第二课时 说

一、教材简析:

“口语”(Speaking)部分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表达意愿和谈论计划的用语,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编对话以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相关表达法,提高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表明意向、谈论计划的表达法。

2、语言技能:听的技能:1)能听懂对话的主旨大意;2)能听辨出相关的细节;3)能听写出文章中特定的句子;

3、说的技能:1)能熟练运用所学表达法来表明意愿、谈论计划;2)能用简单的英语采访马戏团小丑、戏剧演员等;

3)能就本单元相关话题表达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表达意愿和谈论计划的表达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们来谈论相关的话题。由于中国学生对马戏团小丑的角色了解得不多,学生对本部分的六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有些困难。为解决此一教学难点,可以在上本单元(本节课)之前,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马戏团小丑表演的影片,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

四、课时结构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材料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时间分配如下:听8分钟,语言学习5分钟,机械性操练10分钟,有意义操练12分钟,交际性操练10分钟。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听说法、交际法、活动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机和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1、听力理解:本节课对应于原教材的对话课。听说是对话课的主旋律。虽然本节课定位为语言输出性的说,但是说是离不开作为语言输入性的听的,这是因为:1)通过听,学生可以提高和改进他们的语音语调;2)通过听,学生可以感知新语言知识的用法。这个用法既包括意义层面、结构层面,也包括语音语调层面。唯有通过听,学生才能感知外国人是如何说这些句型和结构的。听力练习活动的设计遵循了自上而下(Topdown)的理解原则,即先让学生理解大意(让他们回答: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两个问题),再回答细节性问题(如: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job of a comedian?),最后听写下记者所提的四个问题。

2、语言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是训练预言技能的前提和条件。归纳总结表达意愿和谈论计划的句型和结构。

3、机械性操练:外语学习中,任何语言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机械性操练。为激发学生兴趣,我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一位著名的喜剧艺术表演家来我市演出,在演出前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向这位艺术家提问。这样一来,把原先记者和艺术家一对一的对话变成了四对一的对话,增强了情景的真实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4、有意义操练:有意义操练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为完成特定的语言学习任务,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一种语言输出性活动。为增强操练的真实性,我设置了一个情境: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现场采访了美国一位著名的马戏团小丑演员。整个操练过程由说明(2分钟)、准备(5分钟)和展示(5分钟)三个部分组成。

5、交际性操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如果说机械性操练是假设性的(pseudo),有意义操练是准性质的(quasi),那么交际性操练便是真实性的(authentic)。操练内容要根据当时班内、校内的实际情况确定。如班里某位同学近期获了某个奖项,便可让学生当堂采访其今后打算等等。

第三、四课时 读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文化娱乐(entertainment)典型说明文(exposition)。其典型性表现在:1)篇章结构典型:全文围绕一个话题,该话题由若干个子话题支撑,更多的事实、细节等又支撑着这些子话题,从而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语篇结构(幻灯片2)。同时,每段紧紧围绕一个由主题句引出的子话题展开。2)说明方法典型:使用了举例子、说细节、作比较等三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作为承载英语国家文化的一门语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势必要大量接触介绍外国文化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技能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一(上)的十二个单元中,说明类文章就有九篇之多(其余三篇为记叙类文章),占3/4。所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有关说明文的阅读经验。在本单元对说明文进行比较详细的阅读指导,既可以作为阶段性的概括和总结,也可以为后期相关文章的阅读作指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2、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3、了解中外幽默文化及它们之间的异同;4、掌握相关语言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2、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教学难点是如何在阅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和已知的知识完成读后任务二。

四、课时结构:

第三课时:读前活动15分钟;略读20分钟;扫读10分钟。

第四课时:扫读15分钟;读后活动30分钟。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略读法、扫读法、讨论法、欣赏影片法等。多媒体辅助。

六、教学流程:

1、读前活动:根据图式理论,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进行读前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为后续的阅读活动作出铺垫。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选取了Dustin Hoffman和马季的表演片断组织学生观赏。

2、略读:修辞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对不同文体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修辞图式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使学生对说明文的修辞图式有更明确的认识,使用幻灯片呈现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幻灯片3)。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段落主题句、归纳子话题,理清文章结构(幻灯片4)。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第四、第五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理解上可能有困难。为使学生注意并且正确地理解这个教学难点,设置了下列问题:How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laughing matt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可能集中在两种答案上:1)Four: comedies; the show of a clown; the show of a comedian; the crosstalk show. 2)Three: comedies; the show of a clown; the show of a comedian.在讨论、解答该问题的过程中解决该教学难点。

3、扫读:定位、理解事实细节是一个重要的阅读微技能,是进行归纳、推理、判断等高级阅读技能理解的基础。在学生通过略读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和篇章结构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扫读来获取文章的细节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为使教学过程更趋合理,把读后活动(一)中的问题1、2、3(均为事实细节问题)、问题5、6(根据细节作比较)在本部分处理掉。

4、读后活动:由读而说、由读而演、由读而做等读后活动是学生实现从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的必由途径。学生在说他们印象中的马戏小丑、模仿典型喜剧演员的表演和合作讨论提建议等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所学语言,提高了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课时 语言学习

一、教材简析

“语言学习”(Language study)的词汇部分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构词法(派生)以增强词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力。语法部分通过总结和练习(如翻译、造句、转换和单句填空等),帮助学生掌握--ing分词用作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词汇练习所要求的单词。

2、掌握常见的单词后缀,增强学习词汇的能力。

3、掌握--ing分词用作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掌握常见的单词后缀,增强学习词汇的能力;2、掌握--ing分词用作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由于汉语中没有后置定语一说,中国学生对于英语中后置定语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ing 分词作后置定语的用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定语从句的知识,而且--ing 分词作后置定语时,和定语从句在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的位置关系是一致的(即都是后置的),将练习二加以扩展,设计了--ing 分词作后置定语与定语从句相互转换的练习。

四、课时结构

词汇学习10分钟,语法学习35分钟。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流程

1、词汇学习:语言学家博林格曾说过:任何一个掌握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化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一个人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正确率就高,其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在教给学生一定量的词汇的同时,必须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构词法知识(包括合成、转化、派生)可以大大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七种常见的派生构词法(幻灯片5),并循着这些构词法去回忆所学的相关词汇,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语法学习: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语言经验之后,需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发现和掌握语言的一些规律,为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在高一前十九个单元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ing分词用作定语(前置和后置)和宾语补足语的直接语言经验,甚至早在初中便有所接触。所以,语法学习的第一步便是开门见山地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ing分词用作定语(前置和后置)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翻译、造句、转换和单句填空等练习分别巩固所学内容。可以预见的是,上述练习从趣味性的角度来说是有欠缺的,但练习法在语法学习中是一个常见的和有效的方法。

第六课时 写

一、教材简析

本部分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有机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体现三个方面:1、激活了写作的内容图式;2、示范了写作的修辞图式;3、丰富了写作的语言图式。写反过来又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会、掌握所读语篇的内容、修辞和语言图式,促进了阅读质量的提高。同时,写作的成品还是评价读的效果的一个极好依据。

二、教学目标

1、本节课相关的语言知识。

2、用正确的时态、合理的时间顺序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正确的时态、合理的时间顺序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教学难点是写作时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四、课时结构

读15分钟,链接5分钟,写25分钟。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较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1、读:根据自上而下(Top-down)的阅读理论,先让学生研读标题,预测文章的体裁。然后细读文章,理清内容和结构,完成相关表格(幻灯片6)。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有隐含意义的两句话(幻灯片7)。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示范写作的修辞图式和丰富写作的语言图式。

2、链接:本部分时间虽短,但通过两个假设性的提问和一个触发式提问(幻灯片8),活跃了学生思维,激活了写作的内容图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写:弗劳尔和黑斯的写作认知过程理论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教师应采用过程教学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品。所以,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如写前准备(包括快速写作和写提纲)、写初稿、小组讨论和修改、改写初稿、教师评改、最后定稿等,在写作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练习写作,让他们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文章内容。教师的指导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第3篇:Unit 20 Humour(说课稿)(人教版高一英语下册说课)

浙江省淳安中学 陈忠泽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下)第二十单元:幽默。“幽默”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也是这一文化的一个显著标识。中国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起(小学或初中),就在接受“幽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是因为:1、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渴望了解世界,他们对异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意学习和了解关于异国文化的内容;2、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阅读报纸杂志等等,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中的“幽默”已有一些认识;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幽默元素,学生从本国文化中叶汲取了一些幽默的营养。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老师愿意教,学生乐意学”。

下面我分为六个课时讲讲本单元的教学。

第一课时 听力

一、教材简析

“热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上册说课)

黄圆圆

Part I: Understand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教材分析

1 .Status and function 教材结构与作用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的中心话题是“音乐”,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都是依据“音乐”这一中心话题设计展开。

(1)“Warming up”热身部分或是说导入部分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 在听完磁带后讨论所听的几段音乐来源内容等,目的是呈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音乐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以及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

(2) “Speaking”口语部分提供了一段征求与提出建议的对话作为范例,并设计了三个情景,要求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双人对话活动,谈论音乐方面的内容,训练有关语言,整个活动涉及了听,说,读三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概述

本单元以世界性的体育盛会──Olympic Games 为话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宗旨、比赛项目以及古现代奥运会的异同。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向别人推荐某一种爱好,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制定相应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

双基词汇:学习掌握一些有关奥运会的词汇,如:compete, competitor, medal, Greece, Greek, athlete, stadium, gymnasium等。

掌握文中涉及的其他一些词汇,如: honest, host, magi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一英语优秀说课

高一英语优秀说课模板 Unit 21 Body talk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21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身势语”。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为阅读课,通过一篇介绍性文章讲述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身势语的异同。教材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当今世界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的趋势,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冲突,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2、教材目标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节课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一英语说课材料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11单元,第42课,美国乡村音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节阅读课,阅读课是每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包括美国乡村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历史发展知识。本课包括四会词11个, 三会词及短语6个,二会词及短语3个。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大纲“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关于词汇方面的要求,以及英语学科的语言特点,我确立本课的知识目标为两点:一是要求学生掌握11个四会词dollar leader value remain boyfriend girlfriend think of appear electrical fun make fun of , 和success society anger political equipment bea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Unit 15 The Necklace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下册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Unit 15 The Necklace 说课稿(新课标版高一英语下册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