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梁垛镇小学 陈如琴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选择不同环境生长的故事,告诫孩子们要学会听从长辈的忠告,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教学目标:
1、读好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学会抵制诱惑。教学重点:
1、读好对话。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谈话
2、播放动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揭题(学生跟着板书课题,齐读)
二、亲切嘱咐,感受关心
过渡:种子们正在快乐的随风飘荡,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对种子们说什么了?
1、我们也来听听太阳公公的话,想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男生放声读,想想太阳公公告诉种子们什么了?
3、交流。
(1)别落在沙漠里。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图,说话,“这里的沙漠,多么
。” 板书:金光闪闪
师:这里金光闪闪的,像有许多的金子,多么吸引人那!可是那是沙漠,不能 去。
(2)不要被湖泊迷惑。我们再去看看湖泊是怎样的?出示图
说话,“这里的湖泊,多么
。”指导朗读。板书:银花朵朵
师:这里银花朵朵,多漂亮那!可是太阳公公说那是湖泊,不要被它迷惑了。
(3)泥土才是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太阳公公告诉种子们什么才是它们生长的地方?
电脑出示图,说话,“这里的泥土,多么
。”
师:这里黑黝黝的很难看,却是很肥沃,能让种子生根长叶。
4、师: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不要到沙漠和湖泊里,而要到泥土里才能生 根长叶,这就是太阳公公对种子们的“嘱咐”。师:你能用“嘱咐”说话吗?
5、师:太阳公公多么关心种子们那,你愿意学学太阳公公来亲切地嘱咐一下种 子吗?先自己学,再指名读。
三、同样的关心,不同的想法
过渡: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大多数的种子们决定到泥土中生长,(齐读)可是有两棵种子却不这么想,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1、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两颗种子的话。
2、交流。
(1)一颗种子怎么想的?出示句子指名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指导朗读。读出瞧不起人,异想天开的语气。(2)另一颗种子怎么想的?
电脑出示句子指名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4、如果你是太阳公公,看到这两颗种子想到沙漠和湖泊里去时,会怎么劝?
四、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命运
1、过渡:可是,这两颗种子没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还是飞到了沙漠和湖泊里了。
又一年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种子们怎们样了?(齐读)
2、“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生接
板书:干死 “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生接
板书:淹死 “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生接
板书:茁壮成长
3、想象说话,引出寓言。
师:假如你是那两颗种子,快要干死淹死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师小结:对呀,我们看事情不能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同时也应该听长辈们 的正确指导。
五、抓住重点词语,学会复述故事、1、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自己先练习
2、指名复述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生动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沙漠
金光闪闪
干死
蒲公英
湖泊
波光粼粼
淹死
不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
泥土
黑黝黝
成长
教学反思: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三年级的孩子是一群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用照搬课文,深讲道理的方式,孩子是无法认真聆听的。因此,我通过读书入境,情景中明事理的方法,让孩子成为了蒲公英中的一员,让他们和蒲公英们一起飞翔,一起思考。我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将学生置身于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有趣的解读,对蒲公英作了生动的演绎。在课堂上,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快乐地说着,快乐地学着。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自主化的行为,而深奥的道理也在快乐之中简单地被学生所领悟。
学习《蒲公英》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有趣,活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同时,历练了自
己的口语表达,而入境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过,在教学时如果能采用更活跃、更有效的朗读方式,相信会更好。
第2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
教学设计蒲公英(第二课时)
昆明市普吉小学 李婷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感悟来理解课文。教学重点:
在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谢了什么。过程:
一、导入揭题多媒体出示: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小绒球。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吗?板书课题8.蒲公英师生交流介绍蒲公英。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如下:(指名读出自读要求)(1)画出生字词,读谁生字字音;(2)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泊”及“黝、翁、粼、嘱咐”的读音)(2)指导读长句子。(3)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每段写了什么?(2)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小降落伞”指什么?
三、学习并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目标:
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嘱咐”造句。
2、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过程:
一、创设意境 导入新课
学习第一段(1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吧。(播放)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感觉怎么样?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二、情景体验 明白道理
(一)学习第二段(第2、3自然段)过渡:你们想不想成为一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种子?好,现在你们就是一颗颗蒲公英种子了,让我们在风婆婆的帮助下一起出发吧!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哦,你飞起来了,它也飞起来了,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飞过小河,飞过森林,飞过山岗„„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呀?你想到哪里安家呀?为什么?哟,大地可真美呀!我们去找新的家了,心里可高兴了!咦,大家抬起头来看看,谁呀?一起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太阳公公送来了亲切的嘱咐。自己读读课文,把太阳公公说的话划下来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谁来当太阳公公嘱咐一下。(读)现实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样的嘱咐? 怎样读呢?指导读出太阳公公的语气。(带头饰读,指名读,齐读)
填: 妈妈要出门,嘱咐我。老师常常亲切的嘱咐我们。小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呀?齐声回答(3自然段)。抓住“两个感叹号”“一定”读出决心。6 是不是所有种子都想你们一样到黑黝黝的泥土中安家了呢?默读3段说发现。引导说出“两颗种子”怎么说、怎么做的。朗读体会:自以为是、得意。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有什么想法?赶快劝劝它们呀!
(二)学习第三段(4自然段)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朝着湖泊飞去了。它们会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张开想象的翅膀,表演出来。自导自演,先排练一下。指名演一演。采访:生命垂危时你想说什么? 3 小结。理解“竞相开放”,齐读最后自然段。三 总结全文 内化感悟
你们瞧,谁又来了?打个招呼吧!小蒲公英们,你们好!你们开得真漂亮,把大地打扮得更加美丽了,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咦,你们怎么少了两个小伙伴?(学生对答)看来,你们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记住: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四 拓展作业 升华创生
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写几句嘱咐的话给孩子。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图)湖泊(图)泥土(图)
干死 淹死 竞相开放
2012年9月18日
第3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案
蒲公英
丰县孙楼街道张梨园小学 邵晴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恰当想象。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领悟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蒲公英”。这些词儿还认识吗?
1、出示词语:师:谁来读一读? 12、出示 “花托 绒球 降落伞”
师: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蒲公英种子那可爱的样子? 谁来说一说?
生:蒲公英的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些小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评价:你差不多把第一段的内容都背出来了,了不起!
第4篇:蒲公英(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3、蒲公英(第二课时)
一、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练习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蒲公英〉的第一自然段,一起将第一自然段读给我听好吗?谁能将第一自然背诵给大家听?
过渡:我仿佛看到这些小降落伞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妈妈的怀抱,在空中自由飘荡。(看课件)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正在这些蒲公英种子欣喜地寻找自己的新家时,太阳公公给他们送来了亲切的嘱咐。读读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都说了些什么?
1、 读
2、 交流(谁来当一回太阳公公/)
3、 评(太阳公公当得怎么样?)
4、 你觉得太阳公公说的有道理吗?
5、 一起来读。
第5篇:三年级语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嘱咐”,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面对新的选择,有要头脑清醒,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公公话语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明白什么是表面现象,什么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
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选择的小诗两首,关于蒲公英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教学过程
一、引出关于“选择”的话题。
1、谈话引诗:每天语文课前,我们都要朗读一些诗词佳句,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用诗词佳句来营养我们的身心。今天课前,老师想听听你们朗读这样一首诗歌。愿意吗?其实朗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用声音表达情感的方式。问问
第6篇:三年级语文《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感地阅读文本。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问,理解文字内容。
3,知道如何面对新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从事实上寻求真相,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困惑,没有不现实的幻想。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父亲话语的深刻内涵。
难以教:明白什么是表面现象,什么是不现实的想法。
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方法试用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对两首诗的选择,对蒲公英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教学过程
首先,导致选择主题。
1,对话引用诗歌:每天前语言,我们必须读一些诗歌和短语,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用诗歌和短语营养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今天,在课前,老师想听到你读这样的诗。你是否愿意?事实上,阅读是一种能力,是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问你,怎么读一首诗?(音调,句子通,美丽的语气,美丽的心情)。2,生产诗歌的选择
选择
第7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张春福
整体把握课文
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对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指导:
对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思的,进行鼓励;对表述不清的,指导把一个意思准确地说出来,要求说话通顺、完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板书关键词:一般情况——一次见闻——一点启发(或一幅图画)
〔“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弹性大,能启发程度不同的学生读书思考,从不同角度有所表达。问题宽泛,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具体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学生提问:(1)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包蕴着什么哲理?(2)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不比游人慢?(4)“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挑山工的牙
第8篇:《蒲公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殷红梅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人。
二、设计意图:
蒲公英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培养学会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我打算让蒲公英飘落的情景真实的再现。结合蒲公英随风飘荡的情景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他们对于文中所含的寓意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我打算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画面,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语言训练中理解寓意。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