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陈苗
“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是啊,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没有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呢?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让我受益匪浅。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
书中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老师。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做“甘草”.甘草只是个比喻,于我而言,虽不十分贴切,倒也挺有意思。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温、味甘。所谓的温即温厚,而且是温中有善。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做到温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的调和。甘草的特性二是: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孩子。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
第二,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把课上得有意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我们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想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于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我虽是个平凡的小学英语老师,却也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于老师的这本封笔之作我收获颇多!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 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2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暑假,我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育文集中的一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他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带给我深刻感悟。
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做过学生的成年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的心目中,当然也自有我的答案——我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林老师。文章写到此处,林老师的形象从记忆深处缓缓浮现。她是位五十开外的女教师,个头不高,一头短发,两鬓已有些斑白,总是一身素色的穿着,干净整洁。在当时我们的班级里,绝不仅是我一人喜欢林老师,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很喜欢她,无论男女,无论成绩好差。为什么她这么受我们的喜欢呢?时隔那么多年,我还是能轻易列出理由。首先,林老师和蔼可亲,总是嘴角挂着微笑,从不恼怒发火。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在和同桌窃窃私语,林老师会停下讲课,笑意盈盈地看着你,让你立刻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赶紧专心投入课堂。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林老师绝不会厉声批评,而是会让你到办公室,耐心讲解错题,完了还会送上鼓励的话语,让你倍感温暖。再者,林老师的语文课,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语文课,林老师宣布今天这节是作文课,然后让大家起身排队下楼。到了楼下,林老师笑着告诉大家,我们先用十五分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回头再到教室,大家把玩游戏的过程写成作文。那天这节特别的作文课,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林老师是那么的爱学生,关心学生。林老师第一天到我们班级,就认真地告诉我们:在她的课上,如果你想上厕所,举手说一下,千万别憋着,对身体不好。林老师的语文课,还有一个让我们非常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回家作业挺少,一般半个小时肯定能完成。林老师说了,你们都还是孩子,白天在校已经挺累的,晚上我不会留太多作业,你们做完就早点睡吧......很巧的,于永正老师也是小学老师,同样执教语文,同样是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林老师到于永正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共同点在哪里呢?于永正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同事朱友明这样评价于老师:“永正像甘草一样温和——确切说是温厚。一个对学生如此温和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于永正老师将自己与甘草做了比照,于是总结出性温、味甘、包容、调和的自身特点。一位学生听于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时,顺手在课本上画起了金鱼。于老师发现了,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把课文好好读读,好好琢磨文中写的这位老太太,为课文插幅图,怎么样?”小小的一件事,很好地反映出了于老师的温厚。
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强调要把握相对合适的度,犹如甘草的调和之效。比如,学生挨了于老师严厉批评后,于老师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找一个恰当的理由,郑重表扬这个学生,或者请这个学生帮忙做一件事,化解学生沮丧甚至抵触的情绪。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是于老师对自我的总结。一堂中年级的作文课上,于老师和学生表演小品《傻小猴》。他亲自扮演“小猴”,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让学生们爆笑。他带学生们外出野餐,玩起了逮蚂蚱的“大战”。这些事例,让学生们觉得他们的于老师就是个“大朋友”,从而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生动。
于永正老师说:“......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难。”于老师对阅读课、作文课,都是潜心研究、精心准备。作文是很多小学生发怵的事情。于老师为了让作文课上得有意思,可谓费心劳力。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他把一盆瓜叶菊搬进了课堂。结合去徐州果园的参观活动,于老师将保证书、说明文、海报等写作有机地穿插其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的作文课,让学生喜闻乐见,思路大开,精彩的作文自然就写出来了。
掩卷长思,感慨良久。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想必是每一个老师都想达到的目标。我虽仅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幼儿老师,却也希望能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学生尽管“低龄”,但于永正老师的书同样让我收获良多。将于老师的为师之道与自己的岗位相结合,反躬自省,我想到了下面这几点:
一、幼儿老师要有大爱。
于永正老师说,“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于老师的话,我觉得很真实。但于老师同时又提出“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对此我将之理解为老师要有大爱。大爱,是平等的爱,无差别的爱,是将个人好恶放到一边的爱。爱对我们并不陌生,孩子需要爱。在家有父母的爱,在学校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有时候对孩子来说比父母的爱更为重要,因为老师的爱里面包含着鼓励,能给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没有所谓的聪明与笨,只要我们平等付出自己的爱。
别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似乎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思敏感着呢。有些事情或许孩子不说,但是他会感觉到,也会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群孩子在我们周围,有时不免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但作为一个老师,你不能因为个人好恶就有偏差地对待孩子。我们静下心来去看每个孩子,都会发觉他们的可爱与灵气,也会看到他们的聪明和能力,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关注,定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爱,也就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
二、幼儿老师要会玩
于老师作为小学老师,童心不泯,让孩子们都愿意亲近他。在这一点上,幼儿教师就更需要了。幼儿教师,就应该保持童心,要会玩!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必须会游戏,会许多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探索的兴趣,在游戏中与孩子们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很多幼儿教师,包括我在内,习惯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管理者”。比如我会觉得游戏是孩子们的事情,只要把游戏的规则及要求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玩,我在旁边适当的观察并指导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非常的拘束,放不开。而且我与孩子们的关系也不怎么亲近。所以说我们需要转换思路,孩子们的游戏就要老师跟他们一起亲身体验,要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去,与他们一起游戏。
三、幼儿老师要擅交流
一直以来,觉得幼儿教师工作比较烦琐,每天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事,有时候就算想和孩子交流一下,又感觉他们似乎听不懂。其实我们需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这样孩子才会亲近你,才会愿意和你交流。放下老师的心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自由活动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关注一下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一起说说他们心中的“偶像”,讨论问题的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合理的建议,而不是用老师的称谓来压制他们。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习总书记曾以“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于永正老师提出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与***定义的好老师,提法虽异,其实质却是相通的,都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
第3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利用寒假,认真阅读了于永正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其中,对于于老师说的“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感觉很有新意,他说:“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让我们不妨看看于老师平时如何做的: ·不倒背手
·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 ·为学生做点事 ·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 ·经常给学生讲故事、笑话......对待学生不如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止,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样下去,少些规矩,也成方圆——人是生活在现实中
第4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
第5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
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第一,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确,对待学生所
第6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1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1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1
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第一,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第7篇:《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作文600字
《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作文600字
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第一,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不能带有情绪或者是戴“有色眼镜”去处理,那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温文而雅,但一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
第8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 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