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16: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关于记叙文写作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的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A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第2篇:小小说写作指导(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知识

2、学习写作小小说

教学重点:小小说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

二、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人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个人独自坐在房问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小说导写

基于小小说的上述特点,学习写作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例如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寿春县令时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上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干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作家奥莱尔的名篇《在柏郴,描述了火车车厢里的一个场面: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身旁坐着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她神志不清,反复地数着“一、二、三”。这种奇特的举动,引起了车厢里两个小姑娘的嗤笑。于是老兵开口了:“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顿时,“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篇小说篇幅甚短,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未交代,但通过这车厢一角的片段,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蕴涵何等深刻!

3、情节要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魁力。比如李阳波的小小说《水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宁可被歹徒掰断手指也决不松手放掉钱袋子。民警打开那个包着钞票的塑料袋;结果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作品接下来叙述道:

民警迷们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竞。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签,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复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人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性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响响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免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竞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巴,孩子,你尝尝。巴…”

文章在千字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日,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的炽烈、纯真而博大。

4、结尾要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结尾的精髓在于盲有尽而意无穷。在学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慎重考虑。这里提示两种方法:一是借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二是以解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比如小小说《签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局长犯罪事实暴露后,检察院干警赶来逮捕他,他却怎么也不肯在逮捕证上签字。王局长的老婆赶紧关上门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到丈夫手里,恳求他接受“这点小意思”,把字“签了吧”。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王局长捏了捏红包的厚度后,还真的在刚才坚决不签的逮捕证上签了字。原来他早已养成了不见“好处”不签字的习惯了!这一结尾真是写绝了。通过艺术夸张、变形,人木三分地为一个贪婪成代中毒极深的贪官画了像。

布置作业:阅读《与名师对话》P346-P349并做课后练习一、二题。

附:板书设计:

小: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

新:立意新,风格新;

特点巧:结构精巧,严密;

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小小说

人物形象要典型;

选材要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情节要有吸引力

结尾含蓄隽永

第3篇:读后感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后感的写作

读后感写作范例评析

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

1.写作训练题

2.写作要求

3.范文

4.范文评析

1.写作训练题:

《_______读后感》

2.写作要求:

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即文章的论点)

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散文诗写作指导(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无锡市惠山区前洲中学余剑英

【指导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第二单元掌握散文诗基本特点及写作基础,学写显浅的散文诗。

过程和方法

复习法、归纳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态度精神,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学会写闪烁理性光辉的语句。

【指导重点】

1、 散文诗的基本特点

2、 散文诗的基本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梳理第二单元五课散文诗在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特点,并加以归纳,起码要归纳五点。

2、 学生阅读自读课本《随鸟走天涯》中15-24课散文诗,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共性。

【指导流程】

第一课时

【内容】指导并写作

【流程】

一、 检查预习

让学生默出十课中的任意三个题目,并就一课你最熟悉的散文诗谈谈主要内容和写作上的特点。(意图主要督促学生认真阅读,也为下一步作准备)

二、归纳总结

学生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写作训练--课堂素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训练--课堂素描:[学生或老师。可以具体地写一人,也可点几个场景]

1、要有具体可感的“点”,或是人物肖像或是人物言行活动,或是细节描写。

至少3个集中的片段刻画,内容丰富,人物形像突出。达到要求44分。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每个等级4分。

2、至少2处,或渲染情感,或营造氛围,或美化语言(即精彩片断),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和饱满。达到要求10分。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

3、结构完整合理,详略得当(10分)。每个片段的衔接过渡自然一共3分;结尾部分语言隽永,令人回味5分。

3、运用一定的手法来展开,如对比、反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等(除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外),每有效使用一处得5分。

4、锤炼语言,有积极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比喻、排比、夸张、对偶、顶真、等(不含引用)正确有效使用一处得3。

5、不少于800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过秦论(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宋发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教学设想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再别康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雪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能鉴赏“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2.能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整体把握其诗歌特点。

教学设计:

1.学情:现代诗歌较之于当代诗歌,思想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2.教材: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寻找以前与林徽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热爱。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写景抒情的特点,采用第二种说法。

3.教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28年夏天。伦敦。一个三十开外、身材颀长、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在康河边长久的踯躅。他看不倦河畔水色,听不厌近村晚钟。这康河以及河上的康桥,还有那上游的拜伦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连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

教学目的: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二、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