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15: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

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

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第2篇:议论文论证思路

□ 读懂议论文——论证篇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1)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2)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3)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4)对比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

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

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全面解析】文章第2自然段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始用几句话概括说明“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然后用三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进行总结。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二、论证方法

一般考试,会让答题者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这种方法一定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不同论证方法的好处和作用不同。

1、例证法: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好处: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法: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好处: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本篇从结构和论证方法入手给我们的议论文阅读做了一个完整的结篇。议论文阅读相对记叙文阅读来说容易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牢牢抓住三个要素,解决议论文问题就会势同破竹。

议论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九年级

课题名称:议论文复习——论证思路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在这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议论文阅读的考核题型中总有一道题是大分值的重点题,它就是“论证思路”、“论证过程”的论述题。学生对这种陌生的题型望而生畏,难以入手。所以,特设计此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二、[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新题型——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2、掌握“论证思路”的解题方法

三、[复习难点] 掌握“论证思路”的解题方法

四、[教法] 1.启发引导法;

2、整理归纳法。

五、[复习过程]

一、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学生完成]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和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二、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出示投影片)

阅读议论文,整体把握文章论点,区分议论文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三、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复习议论文的这几天中,我们根据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做了不少的试题。同老师在收集同学们的意见中,发现大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它就是“论证思路”的论述题。

这是一种考查议论文整体知识的综合题,同学们总觉得没有十分的把握。对议论文论证过程的把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证思路”,去看看它的真实面孔。

四、引导学生熟悉“论证思路”的题型(出示幻灯片)

(一)段落的论证思路:

1、出示例题: [学生朗读] ①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②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③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④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⑤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问:请你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论证过程。

2、解题分析:(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步骤一: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引导学生为选段分层(分三层)。▲步骤二: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如本段文字就可以把三个层次概括为:⑴提出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这一观点。⑵举了家庭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⑶引用古人的观点来告诉我们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始终,我们一定要珍惜。▲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然后、最后” 连接你的分析句子。参考答案:本段文字首先提出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这一观点,接着

举了家庭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最后,引用古人的观点来告诉我们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始终,我们一定要珍惜。

3、[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规律]注意事项: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涉及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应对段落的上述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括公式,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5、反馈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评讲] ③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有识之士无不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意大利一家公司在别的公司推出新产品之后,总要派出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到用户家中探询这些新产品的缺点,并从用户那里掌握第一手资料,自己再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效果。

④但是,因为别人的教训不是疼在自己身上,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不像自己的教训那样记得牢、感受深,而往往要等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才后悔当初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有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的单位和领导出问题,主要是运气不好,自己不会像他们那么倒霉。比如,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因与生意场上的所谓朋友“礼尚往来”而坠入犯罪的深渊,无动于衷,并没有引以为戒,而是重蹈覆辙。

问: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学生先做,小组讨论,教师巡堂辅导,小结] 答:第③段是从正面指出“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并列举意大利一家公司的具体做法加以论证;第④段用个别领导干部对别人教训不引以为戒而重蹈覆辙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了真确对待别人教训的重要;③段和④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二)、全文的论证思路:[举一反三,学生归纳]

1、例题示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学生自己概括:思考——讨论——小结)

参考答案:文章首先运用六个排比,列举六个人的事例,说明人才困境中造就的道理。接着作者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论证受磨练的好处,最后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小结规律:[学生讨论、小结,教师引导] A、将议论文的整体结构的三部分具体化陈述出来:

(1)提出问题(引论):用什么方式(比喻、名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具体地写出)。

(2)分析问题(本论):运用什么论据(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公式:文章开头用„„方式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接着运用„„论据和„„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补充论证了„„,使全文结构完整。)

3、反馈练习: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问:本文的论证思路如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的形式分别从“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是灵魂的密室”、“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四个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号召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五、巩固与运用:[学生练习,巩固、强化知识] 练习卷:《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第2题。

六、小结:学生谈收获

1、这种题型涉及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答题时应对段落或全文的上述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2、解题方法:公式: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完善导学练习卷。

2、完成《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所有练习。

八、结束语:今天,我们共铸了一把斩去议论文阅读疑难的宝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把它磨得越来越锋利,举一反三,最终过关斩将,夺取中考的全面胜利!衷心祝愿同学们今年夏天收获硕果累累!

第3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

一、知识概述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例文借鉴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