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一往返跑接力跑课前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15: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水平一往返跑接力跑课前说课稿

水平一往返跑接力跑课前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题”的宗旨,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三个目标创设意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二年级上册内容,往返跑、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的跑项目,通过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下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往返跑、接力跑作为本节课主教材,跑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因此,往返跑、接力跑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水平一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都在8岁左右,加上体育课干扰因素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和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但他们模仿能力强以及好奇心强,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容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项目,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小朋友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技能目标: 通过接力跑、往返跑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奔跑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逐步感受到自身与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之在游戏中体验体育的乐趣,体验到成功与互助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的重点:学生自己尽情的去模仿、创编动作

难点:插秧动作的模仿。

五、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法:

主题式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激发兴趣,使学生在热烈而紧张的“农忙”中体验到浓郁的学习兴趣,获得最佳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运用音乐伴奏,活跃课堂气氛。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本课根据农村特色,选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方法,用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农村大环境的体验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课以围绕“农忙”为核心,运用“去农村”——“插秧苗” ——“收割运粮”——“庆丰收”等情景,巧妙的把接力跑、往返跑结合本课的特点,时紧时放,体智结合,将体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与模仿、创编情节发展融合贯通,环环紧扣,自然流畅。

1、 去农村

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入本课的情境“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农村”,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向农村田间地头进发,沿途欣赏美景,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进行田间操练习和各种跑步练习,达到热身效果。

2、 插秧苗

在插秧苗之前,让学生说出插秧苗的情形或动作演示出来,(在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应适当的引导,比如说:课本中《锄禾》这首诗旁边的画等),教师指出动作比较好的学生加以指导和提示,然后利用插秧苗的动作做个接力游戏。

略作休息,在这期间教师介绍对农作物进行管理的知识:除草、施肥、杀虫等。;

3、收割运粮

等农作物“成熟”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收割、运粮食等动作,并进行游戏比赛。在这环节中学生通过游戏、表演,体验劳动的艰苦,分享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激发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要十分的爱惜粮食,珍惜粮食。

4、 庆丰收

(1)通过打保龄球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丰收的喜悦,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分享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放音乐《扭秧歌》,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跟着教师跳,先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在示范时要尽量的做出夸张的动作,这样学生情趣才会被充分的激发起来。这样安排舞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在每一个环节中老师都要用学生感兴趣的生动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说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可亲性,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50次/分左右。

八、教学器材

矿泉水瓶80个,录音机一台,小篮球4个,黑板1个。

第2篇:往返接力跑

一、学习内容

游戏:

1、迎面接力

2、往返接力

二、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2、奔跑时身体能保持正直或稍前倾的姿势,掌握用前脚掌着地向前跑成直线的方法;

3、游戏时能和伙伴友好相处,乐于接受别人意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

交接棒方法

四、学习难点

跑成直线,快速交棒

五、教学步骤

(一)猜拳追逐跑

游戏方法:两人一组用“石头、剪子、布”猜拳。获胜者跑,输者追,被追到者再重新进行。教师指导:

1、练习前,教师要讲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或缩小活动的范围。

3、强化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听从指挥,爱护同伴;善于动脑,注意观察,随机应变,积极奔跑。

学生主体:

1、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参加练习活动。

2、在游戏中跑动积极,反应机敏,灵活躲闪。

3、活动中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达成目标:提高学生活动兴趣及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二)长江、黄河

游戏方法: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站在中线,一队为“长江”,一队为“黄河”。听到口令,一方马上跑,另一方立即追。如在限制区内追上者得一分。以积分多为胜。

教师指导:

1、讲解,并与学生示范游戏方法、规则和要求。

2、将人数均等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3、参与学生活动,提示安全意识和协同一致的精神。学生主体:耐心听教师讲解,主动参与;协同一致,勇于表现。

(三)体育模仿操

动作名称:看齐、举重、乒乓球、滑冰、起跑、踢足球、跳绳、竞走。教师指导:节奏由慢到快,逐步过渡到正常速度。语言提示,调节情绪。学生主体:情绪和练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动作模仿。

(四)迎面接力跑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四个队,每队分成两个组,成迎面接力跑的队形站立。每队排头手持接力棒。发令后,各队排头持棒向对面跑去,将棒传交给对面排头后,排在队伍后面;接棒者在接棒后继续向前跑依次进行,直至各队最后一人跑完。

游戏规则:听到教师口令后排头才能跑出;起跑时,必须站在起跑线后,不得踏线或越线;传接棒时,不得抛接力棒,如在途中或传接棒时将棒掉落在地,必须由持棒者捡起,继续跑进或交接等。

教师指导:

1、先让学生掌握正面立棒传接的方法,即用右(左)手传棒、右(左)手接立棒的方法,做到错肩交接棒,以免发生身体碰撞。

2、讲清比赛方法、规则和要求。

3、进行安全和遵纪守规的教育,表扬和激励学生团结协作。

4、提示跑的正确姿势和向前跑成直线。

学生主体:

1、在活动中体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态度积极,学习认真。

2、能与同伴团结协作,友好相处;做到遵守纪律、规则,尊重他人。

3、在游戏中能注意保持跑的正确姿势,跑成直线。(五)往返接力跑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队,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排头手持小棒。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向前跑出,绕过本队前方标志物再返回,将棒交给本队接棒人后即排在队尾,接棒人接棒后继续跑出,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跑完。

教师指导:

1、示范、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和要求。

2、表扬和激励学生团结协作。

3、提示跑的正确姿势,强化向前跑成直线的意识。学生主体:

1、学生自主练习后,再分组进行比赛。

2、态度积极,情绪高涨。遵守纪律、规则,尊重他人。

(六)游戏:切西瓜 游戏导语:

“圆圆大西瓜,从中间切开它,一半送给教师了,一半送给同学了,给你了,拿去吧!拿去吧!自己呢?没了!没了!教师语言幽默诙谐,学生兴趣高涨。

教学反思:

本课是通过游戏化的快速跑练习,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正面传接棒的动作方法,培养灵敏、协调性,以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快速跑的要点,并加以拓宽和发展,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培养跑的正确身体姿势和跑直线的意识,是对直线跑的延伸与提高,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往返接力跑

课例名称:往返接力跑(名师写作)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设计意图分析:

依据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指导精神,更重要的是结合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指导要求,教师要以切实提高学生体能,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在提升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同时,将体育教学的中心思想渗透在教学环节中。真正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真正热爱运动,尽情的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掌握往返接力赛的技能技巧不再作为课堂的重点目标,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技能渗透和学生的尝试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体能素质,并培养和促进同伴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以此来激励学生享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学生学情分析:

在本次课堂教学《往返接力跑》进行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简单的往返跑以及接力赛练习,如迎面接力赛和短道接力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25米往返接力跑”。接下来我会从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5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25米往返接力跑》是出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第三章田径的一节。这是一节技能课,是水平三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25米往返接力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本知识,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验跑的乐趣。

根据水平三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学习跑的折线反应及跑的手臂摆动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接力跑说课稿

高中体育《接力跑》教材说课材料

体育组 陆舜

一、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模块教学中快速跑中的一节内容。接力跑是以几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它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和培养快速奔跑能力的有效手段,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接力跑的教学,在提高快速跑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快跑中完成传接棒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思维性的训练。正式比赛的接力跑有4×100米、4×400米。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不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接力跑说课稿

接力跑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接力跑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接力跑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弯道接力跑是一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学习直线接力跑动作的基础上教学的。弯道跑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并能快速、灵敏地穿过障碍。本次课授课年级为四年级,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四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三的范畴,则本次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在原来已掌握的直线接力跑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跑动能力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弯道跑作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重心转移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竞争意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接力跑说课稿

接力跑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心理形成水平进行教学。由于接力跑是集体性竞赛项目,故在接力跑——下压式技术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传、接棒的方法和时机;知道接力跑的主要规则外;还应体现它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层面上的教育功能——公平竞争,参与意识,团结协作、信任与责任意识等等。

二、教材分析

在接力跑比赛中,传、接棒技术的好坏是影响接力跑成绩的关键,经常被使用的传接棒方法为上挑式和下压式。本课教学内容为接力跑——下压式技术。下压式是接棒运动员听到信号后,将接棒的手臂迅速向后伸出,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掌心向上,虎朝后。传棒运动员将接力棒由上向前下将接力棒的前端送入接棒人手中。当接棒运动员握住接力棒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水平一往返跑接力跑课前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平一往返跑接力跑课前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