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15: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 有主张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

第2篇: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

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需要更多优质资料可加老师微信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第2课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碰()棵()

棠()湿()课()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在竹林中_________。于是________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_________上跳着________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 丁香 桃花 荷花

菊花 玉兰花 月季花 牡丹花

3《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

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2.熟读课文。

【需要更多优质资料可加老师微信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

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1.比一比,组词语。列()

孙()

通()例()

孔()

诵()提()

厉()

堂()题()

历()

党()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董()________

昭()________ 卷()________

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摇头()

胡里()连连()

壮着()

()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近义词:()——()

()——()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2.写课堂练习题。3.熟读课文。

第3篇: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三年级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三年级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三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部编 三年级上语文组词

部编新版本 三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表组词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chéng)晨光

晨练

早晨

绒(róng)

绒毛 绒线 绒衣

球(qiú)足球

地球 月球

汉(hàn)

汉字 汉族

汉语

艳(yàn)艳丽 娇艳 鲜艳

服(fú)

西服 服务

服从

装(zhuāng)服装

着装 装饰

扮(bàn)

装扮 打扮

扮演

读(dú)读书 阅读 朗读

静(jìng)安静

静止

宁静

停(tíng)停放

暂停 停止

影(yǐng)

影子 踪影 身影 多音字(当:dāng, dàng)2.花的学校

落(luò)落泪

落叶 落魄

笛(dí)笛手 竹笛 笛声

狂(kuáng)狂风 轻狂 狂野

假(jiǎ)假扮

假装 假如

所(suǒ)所有 所以

厕所

猜(cāi)猜谜 猜想 竞猜

臂(bì)手臂

臂膀

臂弯

3.不懂就要问

多音字

背()(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寒(hán)寒冷 寒冬 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一块奶酪》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一块奶酪》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一块奶酪》,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 “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积累生活经验。

4、积累有关友善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并积累生活经验。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默读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识字加油站。

1、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司马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