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舟行》阅读及答案
《舟行》阅读及答案
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
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2、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者简介: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科场不得意,年四十三才始补岁贡生,曾任长兴县丞,未几,辞归故里。他性敏多慧,博览群书,尤喜野言稗史,据民间传说之神奇故事与话本,撰《西游记》一书,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晚年过着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工书法,善诗文,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一生创作丰富,但诗文大多散逸。
今译:
成群白鹭在晚风中飞翔,重重绿树辉映着火红的夕阳。风雨欲来前面村头乌云茫茫,我观赏“挂龙”,闲静地倚着船窗。
鉴赏:
这首诗描写夏日舟行时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景色,句句围绕暴风雨将至的特点来写。诗人从时空变幻中下笔,先写水上,后写岸上,再由地上写到天上,远近交替,突出地描绘了“山雨欲来”的景物气氛。
首句,“白鹭翻飞”,是从水面写起。白鹭在水面上群聚,上下翻飞,时而腾空而上,时而俯掠而下,显得焦躁不安,它们已经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由于白鹭太多,似乎隔断了从浦口吹来的风。诗人其实已经感觉到浦口吹来的风,说“隔浦风”是为了突出白鹭之多和翻飞之乱。
次句写岸上,夕阳西下,余辉映照在岸边重重树木之上。“遥映”是诗人从坐在船上远望岸边的角度来写的。这两句,一白一红,一动一静,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两句从地上写到天上,“一片云”在“前村”的上空聚集,“云将雨”,写出了时间的进程。诗人悠闲地斜倚在船窗边,看墨云翻滚形成的“挂龙”景象,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闲倚船窗看挂龙”一句,一方面,描写了暴风雨袭来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面对风暴的淡定与镇静;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直面社会的勇气。作者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置身官场之外,静看社会风云变幻,闲倚船窗,泰然处之。
这首诗,把夏日暴风雨前的景色描绘得异常生动、细腻而逼真。色调既浓郁又澄净,既有动景亦有静景,既有远景,亦有近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运笔的高妙。而诗人的心情却显得十分闲适、恬静,从“闲倚船窗看挂龙”的情态中已传神地表现出来。
第2篇:《舟行》阅读及答案
《舟行》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
译文: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
译文: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 D
2. A
3.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第3篇:《舟行》阅读及答案
《舟行》阅读及答案
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
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
第4篇:《舟行》阅读及答案范文
《舟行》阅读及答案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
第5篇:《舟行》阅读答案
《舟行》阅读答案
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舟行》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舟 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
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试题】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
1.“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2.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者简介】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
第6篇:舟行过市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舟行过市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