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偷懒的故事
偷懒的故事
我这人从前有个坏毛病——爱偷懒。虽然偷懒能暂时使我轻松一点,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被挨批受罚。
今天,我透露给你们我的偷懒小故事。
那天,我软磨硬泡,老妈终于同意把书难了:老爸平日里买的报刊、杂志……这些书随便到处乱丢、数量又多。用堆积如山这个词、一点儿也不过分。等我整理好,得等到猴年马月,我什么时候才能住进小新家啊!我叫苦连天,可是叫有什么用呢?我只好埋头苦干。
我用手把报纸从高高的书架取下来,刚打开抽屉就碰了一鼻子灰……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时针走了两大格,可我只完成了30%的工作量。我累得气喘吁吁,刚坐下来疲劳就席卷了我的身心。心想:还剩这么多的书要整理,再不偷懒,可真的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的藏书之地,突然我发现一个天造地设的.藏书之地——抽屉。抽屉容纳又大,又不引人注目,爸爸妈妈即使检查又不大可能会检查那个地方。哈哈,我真是太聪明,我心里正暗暗自喜,我风挚电彻般地把杂志等等书全塞到抽屉里。
不到十分钟,我双手一拍,大功告成!准备扬长而去时,老妈却来了。我的手心冒出了一丝冷汗,老妈检查一圈后,却对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嗯,不错。我悬着的心刚刚放下来,可老妈却出乎意料地蹲下身打开了抽屉,发现了里面还未整理的书。老妈河东狮吼:苏秉楷!你的书就这样整理完了?为什么这里还有书啊!哎呀,不好被发现了。哦,那我已经整理过了,先暂时放在那。我故作镇静地回答。那为什么里面还乱糟糟的呢?那书是死的,可我是活的。您养我这么久,难道还不了解我吗?我乘着老妈正在犹豫的时候,一溜烟跑了。可晚上,一阵暴风雨向我席卷而来……
偷懒虽然一时让我们痛快,但是会害了我们自己,让我们抛弃掉偷懒这个坏毛病吧!
第2篇:偷懒的驴故事
偷懒的驴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养了一头驴。他赶着驴走乡串村,做各种买卖。这个商人有时贩卖布匹、珠子,有时贩卖水果和新鲜蔬菜。实际上只要能赚点钱的东西,他都卖。
有一天,他听说海边的盐很便宜。他想:“我可以贩盐到山里的村子去卖好价钱。”他带上驴子去买盐。
盐果然很便宜,商人买了许多盐,驮在驴背上。一路都很顺利,他们来到山间,经过一道狭窄的石桥,桥下有条很深的小溪流过。商人牵着驴,在滑溜的石桥上小心翼翼地走着,驴子忽然滑倒,一下子跌进小溪。
驴挣扎着逆水而游,溪水把它驮的盐溶化了,冲走了,只有几条空口袋还系在鞍上。驴身上没有了重东西,很容易就上了岸,轻松愉快地继续赶路。
过了不久,商人决定再去贩一次盐,他带着驴到海边去,让驴驮上盐往山里走。一到那座狭窄的石桥,驴就想起它曾多么轻易地甩掉重担,不驮东西走路是多么舒服。这一回它故意跌进溪里去,直到盐溶化得一干二净。
商人很懊恼,他损失了整整两驮盐,他怀疑驴子在跟他捣鬼。他想了个办法也来捉弄驴子。
下一回,商人来到海边,买了一大驮海绵。驴子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驴子想:“这口袋真轻,一到了那座石桥就会更轻了。”不久,他们来到石桥。驴又滚到水里去,倒在那儿挣扎,等待驮的东西像上两次一样溶化掉。
海绵没有溶化掉,却很快吸满了水。驴感到背上的口袋越来越重,心想:“这是什么东西?”“不对劲儿呀!”后来,他觉得自己在溪里直往下沉,就大叫道:“救命呀!主人,救命呀!”
商人弯腰把这头喘着气、喷着白沫的驴从水里拉上岸。“我们回家吧,怎么样?”商人说着牵了湿漉漉的驴子向山腰走去。
驴子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村里走去时难过地想:“这回动身,驮的'东西重了一倍。”
点评:商人用海绵来巧妙地惩治了愉懒的驴子,说明了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对员工的“出勤不出力”,变法子偷懒的行为,虽然可以制定许许多多的管理制度来避免或制止这些不良行为,但是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不可能是“疏而不漏”、无懈可击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漏洞,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员工钻进去“乘大凉”,一旦发现新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出台“补丁程序”——为相关的管理制度制订补充规定,这样就能使管理制度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功效。
第3篇:偷懒的故事作文
偷懒的故事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偷懒的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偷懒的故事作文1
说起偷懒,谁都会会心一笑。
如此明媚的一天,我却一点儿也不开心。
妈啊,老师居然让我们把所有生字抄五遍,这是要累死我吗?算了算了,还是用我聪明的大脑来想一想办法吧。
要不要用出我的必杀技呢?还是算了吧,要是被老师发现,绝对会吃不了好果子走的,可是如果不用,我就是熬夜也写不完啊。
思来想去,我还是准备用出我的必杀技。
我先写成四漏一,接着三漏一,最后越来越炉火纯青,直接省略了一些不写。就这样,我的作业不过一个钟头就写完了。
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怒发冲冠地说:“付沁雯,你怎么只写了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