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隋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附答案
《隋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附答案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训以其拳捷,大奇之。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纳其妹为秦孝王妃。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素亦优容之。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皆曰:诺。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帝默然,其事竟寝。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B.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C.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D.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旧指女子出嫁。文中指崔弘度的妹妹之前嫁给尉迥的儿子为妻。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
C.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D.闺门,文中指女子闺房之门,专指妇女居住之处,后来也代指妇女、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宇文训俯瞰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训大为惊奇。
B.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破邺城后,他用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迥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升斩下尉迥的头去领功。
C.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小些,所以杨素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属官员见到他也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2)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参考答案:
4.B
5.D文中的闺门,指内室的门,用来借指家庭
6.B
7.见译文
参考译文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之为亲信,继而授他为都督,累次提拔至大都督。当时,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为蒲州刺史,让崔弘度跟着他。崔弘度曾和宇文训登楼,到了顶层,离地四五丈。俯视下面,宇文训说:可怕。崔弘度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一下子跳下去,到地上,一点伤都没有。宇文训因他勇武敏捷,大感惊奇。
尉迟迥造反,朝廷以崔弘度为行军总管,随韦孝宽讨伐他。
弘度招募长安的骁勇几百人,别为一队,所向无敌。
崔弘度的妹妹此前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到破邺城时,尉迟迥窘迫中跑到楼上去,弘度一直追上龙尾。
尉迟迥将弯弓射他,弘度脱下兜鍪对尉迟迥说:认得吗?今天各为国事,不得顾私情。
但因我们的亲戚之情,我约束乱兵,不让侵辱你的家人。
事已如此,早点为你打算吧,你还等什么呢?尉迟迥把弓箭丢到地上,大骂大丞相杨坚,然后自杀。
弘度对他弟弟弘升说:你可取尉迟迥人头。弘升就砍下他的`人头。
弘度升任上柱国。
当时,凡是行军总管,照例都要封为国公。
弘度没有及时杀掉尉迟迥,以至让他大骂丞相,因此弘度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
他妹妹嫁给秦孝王为王妃。
不久弘度升为襄州总管。
弘度一向显贵,待下属很严急,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连气都不敢出。
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不吓得发抖的。
他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盗贼绝迹。
高智慧等人造反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出泉门道,归杨素指挥。
崔弘度与杨素,官阶相同,年纪又大一些,杨素每每在弘度之下。
一旦归杨素指挥,弘度心里很不服气,杨素的话他大多不听。
杨素也宽待、容忍他。
皇上很礼遇他。
又把他弟弟弘升的女儿嫁给河南王为王妃。
他每每告诫部下们说:人要忠诚老实,不能骗人。部下都说:是!后来曾经吃鳖,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
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他们都怕他,都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它味道鲜美?每人都打八十杖。
僚属、百工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不敢隐瞒欺骗他。
但是,崔弘度治家就如为官一样,子弟们老得头发都白了,他仍然动不动就毒打。
他家门规矩,倒是被当时人称赞。
不久,秦孝王王妃因罪被杀,河南王王妃又被废掉。
崔弘度忧愤,推说有病,呆在家里。
诸弟又与他分居,他更不得志。
炀帝即位后,河南王被立为太子。
炀帝将再立崔氏王妃,派使者到崔家府第宣读圣旨。
使者到弘升家去,弘度不知道这事。
使者回宫,炀帝说:弘度有什么话?使者说:弘度说有病,没起床。炀帝默然不语,这事就完了。
弘度忧愤,不久死去。
第2篇:《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辑:和睦
B 炳文自经死 经:上吊
C.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D.枉道省母 枉:违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试题答案:
4.【答案】D(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省母”是“看望母亲”的意思,因此“枉道”应该是“绕道”,“枉”是“弯曲”的意思。)
5.【答案】A
6.【答案】B(原文的表述是“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任职的是郑赐与吴文两人,而不是郑赐一人。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 【答案】(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关键词“暌”“遽”“舍”“可”“矜”的翻译各1分)
(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我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关键词“微”、补出“几误疑赐”的主语、“固”“短” “赐固善人,才短耳”中的转折关系,各1分)
【译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济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郑赐弹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一,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埋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第3篇:《隋书·列传第三十五》阅读答案解析
《隋书·列传第三十五》阅读答案解析
博陵赵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宝宁,后以众归周,授上开府,寓居京兆之云阳。高祖践阼,恒典宿卫。后从晋王伐陈,先锋遇贼,力战而死。朝廷以其身死王事,以元淑袭父本官,赐物二千段。元淑性疏诞,不治产业,家徒壁立。后数岁,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时长安富人宗连,家累千金,仕周为三原令。有季女,慧而有色,连独奇之,每求贤夫,闻元淑如是,请与相见。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元淑辞出,连曰:“公子有暇,可复来也。”后数日,复造之,宴乐更侈。如此者再三,因谓元淑曰:“知公子素贫,老夫当相济。”因问元淑所须,尽买与之。临别,元淑再拜致谢,连复拜曰:“鄙人窃不自量,敬慕公子。今有一女,愿为箕帚妾,公子意何如?”元淑感愧,遂娉为妻。连
第4篇:《隋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
《隋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小题。(22分)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少刚毅修谨,工骑射。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
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
第5篇:明史列传第三十九阅读训练与答案
明史列传第三十九阅读训练与答案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
第6篇:《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