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的阅读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1 22:20: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的阅读及答案

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的阅读及答案

我国古代的灌钢法

我国的炼钢技术出现得比较早。湖南长沙杨家山出土的一把春秋晚期的钢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制品,它的材料可能是块炼钢。钢和生铁、熟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一般把含碳量小于0.05%的叫熟铁,含碳2%至6.67%的叫生铁,钢的含碳量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使熟铁增碳或使生铁脱碳,就可以炼出钢来。春秋晚期,我国的工匠就是将含碳量接近熟铁的块炼铁,放在炭火中加热渗碳,并反复折叠锻打,挤出夹杂物,得到块炼渗碳钢(简称块炼钢)的。这是最原始的钢。

灌钢法是我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在1740年坩埚炼钢法发明以前,世界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用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熟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分子不能迅速渗入。我国发明的.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让先熔化的生铁液灌人疏松的熟铁的空隙中,使熟铁_____碳分变成钢材:同时,使铁和渣分离,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灌钢法的发明可能是在西晋时期,它的出现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为隋唐以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重要条件。

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了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均匀地渗人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朝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摄氏1300度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即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滴下的生铁液;这样,既可以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以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分均匀的钢材。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

A.增加

B.减少

C.淋入

D.流入

2.第一段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 。

3.第二段中加黑的词“这个”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经过的____(填写数字)个发展阶段。

5.灌钢法对春秋晚期生产块炼钢的方法作了改进。依据文章内容从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

(1)块炼钢:_______________ 灌钢法:______________

(2)块炼钢:_______________ 灌钢法:______________

6.灌钢法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C

2.我国的炼钢技术出现得比较早

3.铁和渣不易分离,碳分子不能迅速渗入

4.4

5.(1)块炼钢:将含碳量接近熟铁的块炼铁,放在炭火中加热渗碳;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让先熔化的生铁液灌入疏松的熟铁的空隙中,使熟铁增加碳分变成钢材。(2)块炼钢:反复折叠锻打,挤出杂物: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加热至熔化,使铁和渣分离。

6.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为隋唐以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2篇:我国古代图书馆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

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

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选自《意读》2017 年七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答案:

6.D 7.D 8.B

第3篇:我国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上描述了_的立法目的。

A.《安全生产法》B.《矿山安全法》

C.《道路交通安全法》D.《消防法》

2.《安全生产法》中所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_。

A.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B.国家领土范围

C.不包括水域及其下层D.不包括上空

3.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的是_。

A.《劳动法》B.《安全生产法》C.《工会法》D.《宪法》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_的方针。

A.劳动保护B.安全管理

C.职业安全健康D.安全生产管理

5.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的是_。

A.香港某造船企业的生产活动B.上海某个体独资纺织厂的生产活动

C.南宁举行的庆祝公共集会的安全问题D.重庆某正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代法

法理学读书笔记

——读《古代法》有感

梅因,英国著名的法制史学家,历史法学派的重要代表及该派集大成者。《古代法》是梅因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著作,它顺应了时代前进的潮流,标志着历史法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梅因认为只有采用“历史方法”把法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考察研究,才能改变华而不实的学风只有改弦更张重视本国和外国法律史的探索研究,特别是罗马法史的研究才能把法学建立在可行的历史基础上,进而将罗马法中的商品经济原则适用于当时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梅因在第一章开篇称,法律研究者对法学的起源认识并不完全与事实相符,他们认为罗马法学来自《十二表法》,而英国的法律理论来自古代的不成文惯例。离开习惯法时代,法律发展到了另一明确划分的时代,也就是“法典”时代。当原始法律一经制成法典,所谓法律自发的发展,便告中止。自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古代法》读书笔记及感受

《古代法》读书笔记及感受

一、大概内容

第一章

在这一部分,梅因首先指出,荷马史诗的重要性。他认为,关于法典后面的法律现象的描述,荷马史诗是最好的来源。虽然荷马史诗中的内容也不完全是一种确实事件的历史,也存在夸张成分,只能作为不是完全出自想象的社会状态的描写,但是,他却没有受到道德或形而上学的概念的影响,因而河马文学要比其他历史性、政治性文件更为真实可靠。

之后,梅因主要谈论了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地美士第”。在荷马诗篇中提到,“第美士第”是法律萌芽的最早期的概念。梅因指出,它是代行神意的国王的判决。在人类的初生时代,对于持续不变的或定期循环发生的活动只能假用一个由人格的代理人来加以说明,即把司法审判权交给国王或上帝的代理人。第美士第,是复数形式,意指审判的本身。这些第美士第是单独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答案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答案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的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古代的灌钢法的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