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阅读练习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1 22:19: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秦观词阅读练习

秦观词阅读练习

在中国文学史上,秦观以词闻名于世,他的词风格婉约、语言细腻雅致、感情深挚,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秦观词目录

1.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2.满庭芳·碧水惊秋(碧水惊秋,黄云凝暮)

3.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4.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5.点绛唇 桃源(醉漾轻舟)

6.风流子·初春(东风吹碧草)

7.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8.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9.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10.千秋岁(水边沙外)

11.梦中作(春路雨添花)

12.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13.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14.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15.行香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16.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阅读练习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

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2分),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1分) 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2分。

(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2.(1)故人故园之思。(1分)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2分)(2)时光流逝的慨叹。(1分)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2分)(3)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1分)“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2分)(答出两条就可给6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这是一首题画词,词中徽真的形象是怎样的?词人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4分)

2.词人观赏画作之后有什么“堪恨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徽真是一位双眸明澈、红唇娇小、(半)身姿妩媚的美丽女子。(2分)词人主要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的形象。(2分)

2.“堪恨处”是画中人的“无情”,只是美人图。(2分)从词的感叹之中不仅间接地表现了画中人物之美,也从侧面赞赏了画工艺术之精。(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眼儿媚

秦观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清朝黄苏《蓼园词选》中云:“此久别忆内词耳”。

1.上片开头两句“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2.“一双燕子,两行归雁”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3.清人黄苏认为下片是“意中摹想所得”,“意致缠绵”。请对此说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节令等,为全词营造了凄冷寂寞的氛围。

2.反衬。抒情主人公以燕子双飞反衬自己的孤独,以大雁回归反衬自己无法归家。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情和对妻子(家人)的思念之情。

3.下片先想象家中妻子面对大好春光孤独无语的情形,又设想妻子眼睛依旧如秋水般清澈,眉毛依旧如春山般秀美。通过对妻子动作、神态和容貌的想象,把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致而深切。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

2.作者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住之情。(1分)。(得分标准:心情2分,结合诗文分析1分)

2.“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濛的黄昏景象(1分),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飘泊、凄冷之情(1分)。“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飒的暮春画面(1分),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1分)。(先分析两景,后分析两情也可。)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风流子·初春

秦观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注】绍圣元年(1094)春,时年四十六岁的秦观在由汴京被贬谪往杭州的途中创作了此首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

1.结合词的上阕内容,分析词句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5分)

2.清朝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评论词句“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时说“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结合词句对此评论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被贬之后复杂的内心情感:①流露出内心归隐的无奈心情;②被贬的凄凉、孤独、寂寞;③离开汴京南下时纷乱、郁闷的心情以及无限的离愁和伤心;④暗叹自己前程一片迷茫,对自己落寞的仕途悲观失望。(答出3点给5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1点给2分。)

2.词中四句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2分) 词人宦游失意,被贬南行,不得不与情人分手,但“回首西楼”之后,自是生出绵绵长恨,凸显逐客迁臣沉重难释的积怨悲怀,情也深沉,情也绵绵,打动人心。(2分)另外,四句对仗工整,文句整齐,且声律和谐,词藻华丽,给人以美感,诚所谓“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 。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请赏析上阕的意境。(4分)

2.下阕“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残花纷纷飘落,铺满小路。池水盈盈上涨,小雨霏霏落下,杜鹃声声啼鸣,园林天天憔悴。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营造出一幅衰败憔悴的晚春图,表现了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4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4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词中有四个单音形容词用得很妙,它们分别是 ,它们传神地表现出 (感情)。(3分)

2.有人认为,“‘天涯旧恨’四字已将一篇本事(指故事的基本内容)全部揭出。”你同意此看法吗? 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四个词是:旧、尽、长、困。(1分)独处女子怀人的苦闷(或“离愁别恨”、“愁苦”)(2分)

2.同意。“天涯旧恨”四字总起了全词,下文都是围绕它来展开。“天涯”写出彼此分隔之远,“旧”写出离别时间之长,“恨”道出离愁之深。(3分)。女子相思,故燃香排遣;愁思难遣,依旧愁眉不展;身心交瘁,倚楼远望,渴盼鸿雁传来音书,但鸿雁过尽,音书全无,一次次失望,一层层将独处怀人的'苦闷推上极致。(1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1.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参考答案

1.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暮春时节,柳絮漫天飞舞的姿态常常会撩乱人的思绪,这首词借杨柳、飞絮抒发了春景逝去,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离愁别恨之情。(评分标准:答出“青春易逝”“离愁别恨”各1分,结合意象分析1分。)

2.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描写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抒发了离别之苦。相同手法的句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评分标准:手法1分,具体解析1分,情感 1分。相同修辞的名句只要用比喻和夸张(主要是比喻)写愁,书写正确,均给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莺声呖呖.用“碎”字概括,已可盈耳;“乱”字状花之纷繁,花影摇曳,以“乱”字形容,几堪迷目。(2分)用“乱”和“碎”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2分)

2.“春去也”一语双关,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言简意深:“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有惊心动魄的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以海喻愁,新颖奇特;“愁如海”同时也是化抽象为具体.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词人谪恨之深之广,这愁既有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4分)

第2篇:秦观词

秦观词.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电子版秦观词选(47首)

编选、输入:莲波、方舟子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 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 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 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 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辞海》1989年版)

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词集名。北宋秦观(号淮海居士)作。三卷。见于《淮海集》中。又朱孝臧《疆村丛书》本,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明末毛晋汲 古阁刊本名《淮海词》,一卷。(同上书)

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 知是天生好言语也。(晁无咎)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今代词手,惟秦

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陈后山)

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李易 安)

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胡元任)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叔 夏)

观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四库提要》)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 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望海潮

星分斗牛 疆连淮海 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 莺啼人起 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 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

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 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 明珠溅雨 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 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 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秦峰苍翠 耶溪潇洒 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 谯门画戟 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 泛五湖烟月 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

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 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 兰亭古墨 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 有百年台沼 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 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 冰澌溶泄 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 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 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 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 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 单衣初试 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 弄晴微雨 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 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上“秋”下“瓦”)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 天还知道 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 柳边深巷 不堪回首 念多情

但有当时皓月 向人依旧

八六子

倚危亭 恨如芳草 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 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浣溪沙 锦帐重重卷暮霞 屏风曲曲斗红牙 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 觉来红日又西斜 满庭芳草衬残花

如梦令

遥夜沈沈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 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楼外残阳红满 春入柳条将半 桃李不禁风 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 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 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 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阮郎归

褪花新绿渐团枝 扑人风絮飞 秋千未拆水平堤 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 乳莺啼 怨春春怎知 日长早被酒禁持 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 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 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 恨无穷 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 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

潇湘门外水平铺 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 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 洒真珠 梨花春雨余 人人尽道断肠初 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 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调笑令

辇路 江枫古

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调笑令

肠断 绣帘卷

妾愿身为梁上燕 朝朝暮暮长相见 莫遣恩迁情变 红绡粉泪知何限 万古空传遗愿

调笑令

恋恋 楼中燕

燕子楼空春色晚 将军一去音容远 空锁楼中深怨 春风重到人不见 十二阑干倚遍

调笑令

柳岸 水清浅

笑折荷花呼女伴 盈盈日照新妆面 水调空传幽怨 扁舟日暮笑声远 对此令人肠断

调笑令 心素 与谁语

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随君归去 异时携手重来处 梦觉春风庭户

虞美人

高城望断尘如雾 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

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 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

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点绛唇

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 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南歌子

玉漏迢迢尽 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 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

霭霭凝春态 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 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临江仙

千里潇湘挪蓝浦 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 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 柳摇新绿 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 寸心乱 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 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 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 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 有时有尽 奈何绵绵 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 生怕人愁

一丛花

年时今夜见师师 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

露华上、烟袅凉[风思] 簪髻乱抛 偎人不起 弹泪唱新词 佳期

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 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 当时明月 两处照相思

长相思

铁瓮城高 蒜山渡阔 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 掩箔披风 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 记歌名宛转 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

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 感深荆赋 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

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

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 不应同是悲秋

满庭芳

山抹微云 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 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晓色云开 春随人意 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 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 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 朱门映柳 低按小秦筝

多情 行乐处 珠钿翠盖 玉辔红樱

渐酒空金[木盍] 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 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 疏烟淡日 寂寞下芜城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 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 许多愁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 惨愁容 绿鬓朱颜 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 无限事 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 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 烟浪远 暮云重

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 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 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 鸦啼金井寒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

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

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依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 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 独有春红留醉脸

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 似与佳人 共惜春将暮 屈指艳阳都几许 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 只有飞云 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 凭君碍断春归路

一落索

杨花终日飞舞 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 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 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 不解与、花为主

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 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 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 水翦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

醉桃源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 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画堂春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 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 迥潇洒、绝纤尘 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 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千古行人旧恨 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 望断衡门

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 红凋岸蓼 翠减汀萍 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 上楼来照黄昏

河传

恨眉醉眼 甚轻轻觑者 神魂迷乱 常记那回 小曲阑干西畔 鬓云松、罗袜铲

丁香笑吐娇无限 语软声低 道我何曾惯 云雨未谐 早被东风吹散 闷损人、天不管

第3篇:秦观词《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词《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浣 溪 沙》原文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案:

10.(1)①:淡淡的忧愁。(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②,一般的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秋词秦观

秋词秦观

秦观的《秋词》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深秋依然充斥着生机的感悟,代表着诗人对人生依然充满希望的看法。

《秋词》秦观

其一

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

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其二

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

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练习题

(1)整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

(2)这组诗的语言风格是“清新妩丽”,请以第一首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①对秋色的喜爱。(2分,如答“对大自然的喜爱”给1分。)

②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境。(2分,如答“忧愁、伤感”之类,不给分。)

(2)

①语言浅近,冲淡自然。这首诗几乎没有晦涩的字词,也没有典故,选取的也是 “低云”“红叶”等寻常意象。

②用字精当、不落俗套。如“班班红叶欲辞枝”句,作者不写风吹红叶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秦观词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观词阅读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