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8 08:08: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每当上课前,老师都会问:同学们,过去的第一周里你们过得快乐吗?而当我反思自己过去时间里的经历和心情时,结果常常是觉得自己过得不很快乐,不幸福,可回想一下却又觉得使自己烦恼的并不值得如此闹心!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呢?其实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

反问一下自己,幸福又是什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幸福生活咧? 首先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一种心境,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会收获一分内心的安宁,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他也对你哭。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也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

而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呢?如讲座中所言,做一个如法的人。蔡礼旭老师建议我们习读《弟子规》,以《弟子规》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守孝悌、知礼仁的人。

首要就是“入则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时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花费了许多心血,有时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是为我们着想的。我常常有种感受: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难有人会对自己那么贴心贴肺地关怀。虽然我们渐渐独立离开父母,可爸妈的心一直系在我们身上,关注我们的近况。每周六我都会给爸妈打电话,讲讲自己一周里的经历或问问家里的情况,如果没有按时打电话,妈就会牵挂着,或看QQ动态来了解我。作为子女我们真该多多理解关心爸妈。想想自己上星期还因为爸对我发脾气而和他冷战,真是后悔,爸的生气还不是因为牵挂关心我?不回电话多伤父母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父母。反思一下:我们在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篇了吗?能够让父母每一次想到我生这个女儿真是没有白生,我生这个儿子真是非常欣慰!假如父母那一本历史当中时时打开来都是这样的满足,那我们这一生在父母当中的历史就写得非常有价值。我不奢求给父母每一页的骄傲,但自己一定要让他们满意。

为人不单要孝还该做到“谨”和“信”等美德,诚信就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与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我们不曾讲出,但内心深处必定坚守着这个信念,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别人帮助我们是对我们有恩,而我们更应当讲道义。

蔡老师的讲座中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还有关于婚姻的一讲。“人与人相交往一定有它的自然的轨迹发展过来。人跟人一开始认识,从相识开始,相识之后慢慢的才会相知,互相了解,进入相知的状况。”可我们多少人极易因误解而结合,因知道了、了解了而分开,好荒唐。这样子,让关心自己的人伤心。我觉得不否认一见钟情,但不能把人生全部交托给第六感。看人一定要客观去看,要在平常他处事待人当中去看,你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如果只看到TA对你的关注而忽视平时的表现,那么我们很容易被蒙蔽。

蔡老师总结的五个词很经典: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两个人相知并且惺惺相惜、互相理解才能相互扶持经营生活。所以我们应当正确理解爱,爱不是一时的甜言,不是一刻欢愉,爱要彼此理解,付出,关心你以及关心你的家人,对彼此负责。如果还没有遇到爱情,不要因为寂寞而急切,何不随缘?缘满时,自然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记起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习完善自然会收获应得的。

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在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创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幸福人生就从自我修养开始。

第2篇: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第1篇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免费的,而且提供食宿。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免费让你学习,你愿意接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只有关怀与帮助,只有和睦相处,只有无偿帮助,只有爱。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非常感谢中心的谭老师和义工团队,他们真的很辛苦,不为回报的为大家服务。在学习的现场,他们都是非常有礼貌的问好,称呼所有的学长都为老师,源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讲座的第一天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讲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通过蔡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妇关系,了解到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周老师告诉我们健康饮食源于素食,吃肉对身体的伤害,并对地球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原来都以为只有吃肉才有营养,听后才知道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都是吃出来的。

讲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告诉我们教育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实质重于学生的内心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师应是帮助改过,不应责备,教育其不再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多启发,少说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觉得小孩不孝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们都是在模仿家长。所以父母的身教重于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课程是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像山谷中的回音,更像一面镜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笑脸,你必须是笑脸以对。对人的态度是诚、敬、谦、和。礼的核心是恭敬心,没有敬的礼只是在作秀。

讲座第三天上午是钟茂森博士讲的《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懂得孝道的标准,更值得我们去反省。行孝在当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们认识到音乐对生活或做人的影响,更加听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讲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师《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这个课程真是茅塞顿开,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蕴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阐述的那么简单。中国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却是多为治标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礼旭老师的《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让每个人中国人都有种使命感,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丢失三代人了,希望我们这代人能为往圣继绝学,正己化人,从自身做起,感化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缩影,能把弟子规里面的全部做到,那你就圣人不远了。欲速则不达,每天早晚读诵,反省自己的行为,逐步做到。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第2篇

庄子有句话说的好,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人的种种苦恼,往往来自于欲望,也可以说是一种执着力。

讲座的名字叫“幸福人生”,在我看来,幸福在于合理欲望的适当满足。

降低欲望,破除执着力,收获幸福,在乎“施舍”二字。

为什么要施舍?

宇宙周天循环,保持一个平衡;人的作息进退也是保持一个平衡;发善心,做好事,其实是在对自己仁慈,用害人心,用计策,其实算计的是自己。

我在街上遇见一个乞讨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职业化的乞丐,我也发慈悲心,他在地上要饭受人鄙视是苦,昧着良心要别人的钱也是苦,说不定他每个月的收入比我还高,但他比我可怜,如果我有点零钱的话,随意也会给一点。我施舍的不是钱,而是自己的善良,我因此获得自在快乐。原来是我放下了原有的分别心,执着心,发挥了自己善良的本性,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还有一些人,有小聪明,善于算计,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他都喜欢干。一来其坏心伤了自己的天性,损了自己的道德,不会有长久的幸福;二来,做点坏事好像短期获得了利益,名声,但时间久了大家都会明白,反而对自己不利,不信你看,不管什么人都愿意和真直善良的人相处,而提防远离那些有恶行的人,也是间接的.亏损了自己的机缘运势。不管是从那个角度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再说,人非圣贤,如果你犯错了,能够及时承认,担当后果,一方面让自己内心无挂碍,坦荡荡,晚上都不会做恶梦,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教育的机会,旁人看到你的行为,也会觉得你正直,有担当,值得信赖。

下面我来谈一下怎么施舍。

施舍有三,身施,财施,无畏施。

身施,弯下腰,放下虚荣中的尊严,为别人做点事,帮助别人,不求别人的赞赏与回报。

财施,拿出自己的钱财,救人急缺,请人吃饭,送人礼物都可以算作,顺乎自己的心境,表达自己的善意。

无畏施,拿出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知识,帮助别人解除心中的困惑,劝人积极乐观。

抱着一颗大宽容心,乐于施舍,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总有些人喜欢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也谈不透。但是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为什么要去执着于人生的归宿的终点呢。人活着不为了什么,有一个幸福的过程去享受就足够了。

要幸福,当知足。善施舍,受敬重。内守信,外相和。抓重点,知珍惜。再忙碌,顾身体。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第3篇

亲爱的儿子:

今天早上送你去上学后,妈妈就回到家里看了蔡礼旭的幸福人生讲座,我就把刚才的感悟说一说,希望对你的将来有帮助。

儿子现在就有了高远的志向,想做国家的领导人,这是你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也是你的格局,这是爸爸妈妈所不及的。但是儿子,你知道吗?想做国家领导人,必须从小就要努力,可能现在你觉得做国家领导人很神气,很威风,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领导人是当不成的。还有就是,做国家领导人,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名与利,要真正的为民做事,这样别人才能服气你。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逆境磨练人,顺境淘汰人”,我们现在从济南到到北京,可能你觉得我们的条件比北京人差,其实这也不正好能激励你上进吗?没有必要跟别人比家境如何,这些都不重要,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想心想事成,必须从小就努力。自古以来,成就与心量是成正比的,所有被我们敬佩的大人物,无不是有宽阔的心胸,希望我们的文清也是如此。

妈妈之所以让你从小学习经典,就是想让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你以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妈妈很后悔没有更早一些让你接触这些,所以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来学习,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现在的社会虽然很先进,但是却缺少个人修养的培养,而读经典就是学习以圣贤的教诲。

无论何时,都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真诚的对待他人,不可瞧不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别人身上具有的你可能没有,开始学经典了,也就成了孔子的学生,孔子两千多年来就被世人所尊敬,敬重,你应该感到骄傲,所以更应好好学习!给孔子像行礼,就是让我们生恭敬心。为了你的志向早日实现,妈妈会尽力来帮你,在你小的时候积累更多的知识,为将来所用!

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第3篇: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精选10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1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免费的,而且提供食宿。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免费让你学习,你愿意接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只有关怀与帮助,只有和睦相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一)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蔡礼旭《幸福人生十八讲》读后感

蔡礼旭《幸福人生十八讲》读后感

王秀红

假期时我将蔡礼旭老师写的《幸福人生十八讲》这本书带回家,打算有时间就读一读,但直到现在我只读完了第一讲《正思想观念,创幸福人生》。在这里,我想简单聊聊我的读书感想。

通过读书,我对蔡礼旭老师有了一些了解。他专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他的幸福人生讲座,以“落实德行教育、回到做人根本”为主题,影响遍及海内外。

这本书的名字叫《幸福人生十八讲》,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有些人没有什么幸福的感觉,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像一只旋转的陀螺。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苦大于乐,忧大于喜呢?其实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观蔡礼旭老师讲座有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管理学院 461201班 学号:46120110 姓名:邝晓睿

形式与政策课后作业 观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很庆幸这学期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程,庆幸能有一个老师带领我们一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感谢王幼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一门《幸福人生》的讲座,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开始真正爱上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珍宝,让我开始以中国的道德观念寻找幸福。

“弘扬传统文化”一直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喊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弘扬传统文化?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而蔡礼旭老师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位令人尊敬的传承与弘扬使者。说实话,按照今天的审美标准,蔡礼旭老师并没有一个俊朗的外表,普通话也不是那么标准,但蔡礼旭老师却吸引来了如此庞大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25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五集)2007/2/6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25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这次的讲题是「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能够无怨无悔,那是时时心胸坦荡,心胸泰然。其实无怨无悔的人生一定是从我们的心感悟出来的,当我们的心中有怨有悔,就不可能走出这样的人生格局出来。其实有怨有悔自己都会痛苦,不可能去利益他人。在我们之前跟大家的分享讨论当中,很多圣贤人的一句话就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了。比方佛陀讲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圣贤的教诲不用多,一句话至诚的心信受,至诚的心去奉行,人生的问题就化掉一大半了。

欲知前世因。前世可以算是我们这一生之前走过的路,以至於是上辈子、上上很多辈子所作的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