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十分荣幸来到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本单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
三、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将以多媒体播放《走进新时代》的MV来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领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所进入的新时代。以调动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问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一环节: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铺垫背景出现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 我将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38页正文及小字部分,然后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目的、内容、性质及意义。由学生自主回答于此同时多媒体展示出答案。这样就得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播放《复兴之路 伟大转折》片段,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同时设置一个问题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党和国家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政策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并派小组代表发言,我将给与及时的概括总结。这样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内容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更有效的理解 第三环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对于拨乱反正部分我将展示为刘少奇平反的一组图片 让学生直接感知历史。将接着让学生阅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子目内容,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节课提纲看书自学补充完成。以便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结:我将以几道选择题来结束本课,以便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吸收能力
4、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以视频导入活跃了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评委,老师给与指导,谢谢!
第2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说课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材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通过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五、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课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本课基础知识,然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讲解法、概括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实行了开放。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指出十届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这样紧扣题目与子目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8分钟)在本目的讲授中,我将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召开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3)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议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第二、政治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三、组织上,否定了中央“左”倾领导,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国门从这里打开------对外开放(10分钟)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齐读教材黑体字部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明确对外开放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并阅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的4个步骤走。教师总结:至此,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然后让学生观察地图,提问:经济特区集中在什么地区?对外开放为什么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深入?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将用2—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3.小结作业
先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强调: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并将继续取得重大成就。
八、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展现本课教学内容,我准备用条理式的板书设计,使内容直观明了,学生一目了然。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国门从这里打开
第3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内容过多可修改)
申忠山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晚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总结、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第4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说课稿内容预览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已知的我班学情,我作以下分析: 1.由于高一已经学过必修二的内容,我觉得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和新授课有区别,避免出现 “炒剩饭”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2.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打造高效的课堂。要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针对学生做材料型选择题和主观题能力稍差的情况,我觉
第5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本单元的其他课节所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科教文体事业、民主法制建设、对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情况。第一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通过后两个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来体现的,而后两个子目又是第一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三个子目之间有着
第6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优秀)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结合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关于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课,主要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会上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本单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知道十一届三
第7篇: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篇,题目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旧革命的总结,旧思想的发展;下启本单元《改革开放》等相关内容,是新革命的曙光,新思想的肇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本课安排了三个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三者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而巩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