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8 08:05: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

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

一、长跑运动员绝对速度的训练

在运动训练中,绝对速度一般指运动员100米跑的最快速度。是所有径赛项目运动员极为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影响长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训练时应增加训练中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比重,来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速度是长跑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很多人往往不重视速度训练对耐力项目的作用,认为在训练中绝对速度所占比重很小。结果由于绝对速度差,导致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难以提高。在当今高水平长跑竞技中,绝对速度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风向标。因此,在训练中,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为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长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训练,一般采用短时间、短距离的大负荷训练方法。绝对速度训练安排要与速度耐力、一般耐力训练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促进绝对速度训练的效果。主要训练方法有:

1. 短距离起跑如30米、60米、80米起跑、行进间跑。

2. 30~80米加速跑、接力跑。

3. 60~100米行进间跑。

4. 100~300米重复跑、等短距离跑。

爆发力的训练对于提高绝对速度有很大的作用,如行进间单脚跳、后蹬跑、跨步跳等,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效果明显。

二、长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

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是长跑运动员的核心能力,决定着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持续能力的体现,训练中应结合长跑项目相应的特点来进行训练。因此,乳酸耐受力就成为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的关键。

乳酸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由于运动相对过度,超过了有氧运动的强度,氧气供应不足而形成无氧代谢,从而导致大量的过度产物乳酸在体内形成堆积。因此,训练中一般采用400米间歇跑的方式,并重复多次。

在每次运动时运动员要达到或接近极量负荷,每次间歇休息时又未获得完全的恢复。主要训练方法有:

1. 等距离、等时间、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

如女子400米间歇跑,规定必须在1分20秒~1分25秒的时间内完成,间歇时间30~60秒,连续完成15~20次。

2. 等距离、不等时间、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女子600米重复跑,规定第一组必须在2分05秒~2分10秒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在后续练习中,每组完成时间延长2~3秒,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连续完成4~5组。

3. 等距离、不等时间、不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男子1000米重复跑,规定第一组必须在3分钟~3分05秒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在后续练习中,每组完成时间延长3~5秒,间歇时间从5分钟开始,向后依次增加30秒,连续完成3~4组。

4. 等时间、不同距离、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男子800米计时跑,在接近本人最大强度的练习后,组间休息2~3分钟,后续练习采用“±5米”的方式,完成2~3组。

三、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

有氧耐力是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能力。通过有氧耐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有氧能力本身,而且对无氧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良好的有氧能力可以推迟和延缓乳酸的出现和升高,从而支持无氧代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训练中主要采用长距离、适宜强度的重复跑练习,重复跑的距离,间歇时间应合理,不超越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让运动员适应训练。要求重复跑的距离与自己的主项跑的距离相符。例如10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8000~12000米。5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4000~6000米。也可利用阶梯跑的.方法进行,如跑5000米休息5分钟,再跑3000米休息3分种,再跑2000米休息2分钟,最后跑1000米。休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心率恢复到自身的平时水平时,进行下一组的重复跑。

四、长跑运动员速度节奏的训练

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跑的节奏感,是运动过程中,机体调节代谢能量的供应,使身体或运动器械质心的位移速度产生快与慢的周期性、阶段性变化特征。速度节奏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训练中,要重视技术训练以及全身的协调发力。由于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对整个长跑过程中的主体感受,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专项距离跑和比赛时间才能够逐步形成。速度节奏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专项距离的重复跑练习,如10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10000米,5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5000米,重复次数可依据训练阶段合理安排。

五、长跑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发展绝对速度时,应注意运动员的青少年时期,重点进行速度训练,且这种训练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进行。进行绝对速度训练时,应使运动员在一次练习结束后,得到充分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2. 在有氧训练中,应重视有氧训练的质量,不能没有要求。同时,应融合技术和力量的内容及要求,强调“耐力”与“技术”、“耐力”与“力量”的结合。

3. 当有氧能力这一决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基础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时,影响的就不仅是有氧能力本身,同时,也制约了运动员无氧能力水平的提高。

4. 在进行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时,要对运动时机体有氧与无氧代谢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一味追求训练的专项化,机械地将比赛的供能特点作为训练的唯一依据。避免造成“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失衡,从而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第2篇:业余足球训练方法

业余足球训练方法

业余足球和职业足球比较,在比赛的激烈程度,对抗程度和技术战术含量上明显有很大的差距。业余球队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队员间体能状况和技术战术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从参加专业和业余比赛的的对比,总结以下经验业余比赛的几个制胜关键:

一,体能的差异在业余足球比赛中,单个队员的体能差异就直接导致整场比赛的结局。业余比赛中,队员的体能状况很不一样,在同等技术水平的情况下,一方队员的体能优势直接决定比赛局面。防守方单个位臵上队员的体能体力透支就是队伍最致命的弱点,只要以此为突破点,就可以获得机会取得胜利。

二,技术的差异业余比赛中队员受训练的程度不一样,对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应用能力不一样,很多没有经过训练的爱好者在场上一触球就很明显的不会踢球,也有很多曾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队员一触球就可以看出球感很好,可以连过数人,比赛中技术使用合理有效,是比赛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参数指标。

三,整体战术的差异业余比赛中,尽管有的队有很优秀的队员,但比赛中没有明确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明确的进攻防守组织套路,队员间没有配合,出球没有明确目的,比赛场面混乱----整场比赛尽管在多个局部取得优势,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观有些球队,队伍中没有技术很突出的的队员,但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战术思想统一,配合熟练,队员间很熟悉有默契,通过简单有效的战术组合,很好的掌握比赛节奏,却经常能取得胜利。

四,同等技术战术水平下的单个把握机会的能力业余比赛中队员技术战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哪个队有单个队员的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就是一个队伍取得胜利的关键。

业余训练的基本方面:

一,体能训练(每次约30分钟)业余比赛中体能是一个关键,在比赛中一点体能上的优势就足以决定胜负,所以在业余球队的训练中至关重要!体能训练必须占到整个训练的1/3甚至更大比例。在训练中必须要灌输足球是竞技体育项目,首先是身体的对抗,体能是第一关键,足球比赛需要大量的奔跑,踢足球必须先练体能的观念。在足球场上除了倒下其他时间必须是在跑着,不能走或者是停下来休息。

体能的训练包括:放松和柔韧性协调性训练,持续奔跑和爆发训练,无氧负荷和对抗性训练以及保护性防护训练;放松和柔韧性协调性训练:(每次约2分钟)主要有定量(400米-600米)慢跑夹杂转体和一个(30-50米)冲刺是热身,使身体预热,有运动感,血液加速呼吸微急促,肌肉和关节受力。关节和韧带的牵引和放松运动:(每次约3分钟)主要有8-10个身体放松运动为主,各8个8拍。主要目的是活动关节拉开关节韧带,防止在训练比赛中出现因准备不充分而引发的运动伤害。持续奔跑(后)和爆发能力(先)训练:(每次约15分钟)主要有30-50米的启动训练和短距离折返以及反应训练为主,锻炼队员在比赛中的反应能力和瞬间爆发能力。持续奔跑能力的训练是队员坚持比赛,在比赛中保证技术战术动作完成不变形走样的关键,是一个队员比赛能力的根本体现和要求。在训练的结束阶段进行,主要为长距离的持续奔跑训练结合冲刺训练。主要有1000-1500米跑结合200米冲刺训练(2-3组,中间休息2分钟)无氧负荷和对抗性训练(每次约10分钟)目的是训练队员在负重或干扰情况下做技术动作的能力,和进攻防守当中身体对抗的能力,以及在非常规情况下做出非常规动作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主要训练队员的负重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以及高速无氧情况下的反应能力保护性防护训练(每次约5分钟)主要是训练队员的协调能力和高速对抗条件下的自我保护能力,以翻跟头和跨越障碍的能力以及常规自我保护动作。

二,有球基本技术训练(每次约30分钟)

颠球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对球的感性,训练队员接触球和控制球的能力,是足球的最基本技术,通过颠球的训练可以迅速提高队员的球性。

运球的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对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反应,通过几个基本的运球和控球基本技术的训练迅速提高队员对球的控制能力。主要有基本部位的运球,运球的启动急停,运球的变向和假动作等。传接球的训练:传接球是足球比赛中的最基本动作,是完成队伍由单人到整体的关键所在,传接球是整个配合的开始,是整个战术组合的最基本单元。如果一个队员连完成最基本的传接球的能力都没有,他就不应该上场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不能够把球传给自己队友的队员不是好队员,因为他没有配合的意识;一个队员不能接稳队友的传球说明他还不具备参加比赛的能力。训练主要有:队员接停球的能力训练,队员传低平球的能力训练,队员中距离传球的能力和队员长距离传球的能力,和队员在对抗条件下的接停球能力和传球能力。

射门的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射门的技术动作和控制,提高队员的破门得分能力。主要有定点的角度射门训练,战术组合的射门训练和战术组合的抢点射门训练等。

三,战术基本训练和对抗比赛训练(每次约30分钟)

主要以局部2-3人间的传接球和跑位训练和半场(或1/4场)的分组对抗训练为主战术的基本构成就是局部的2-3人的传接配合和交叉换位构成的,由多个局部的配合连续直至形成射门得分的过程就是整个进攻战术,也就是怎么最有效的运用局部配合形成完整的整体进攻的组合。分为传球和跑位两个方面,传球要让接球队员舒服和有利于下一个战术动作的组合;跑位要求空挡性有利性和威胁性。整个战术的组织和组合要掌握对球控制的原则,宁可不出球,不可出球就丢球。对球的控制权就是比赛的主动权,只要球在本方控制下,对方就必须处于防守状态,而一丢球本方就必须进入防守状态,主动权就在对手一方。在训练中灌输控制球就是比赛主动权控制的观念和局部配合不丢球的观念;在传接球训练中灌输有利于的观察原则,避免盲目出球。

四,整体战术的训练(结合比赛)

主要训练队员全场观念和局部观念,也就是训练队员在局部的配合控球和局部转移的观念和能力,学习掌握局部转移的时机判断和把握。通过训练要培养队员在对方队员中发现薄弱环节和对方的主要进攻手段,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如何利用对方薄弱环节制造突破,把握机会形成得分的能力。培养队员总结比赛的能力。

基本战术(一)基础战术个人的和二三人的局部进攻战术是组成全局性进攻战术的基础,所以叫基础战术。一个球队的战术水平与基础战术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个人战术队员无球的摆脱,跑位和有球技术的合理应用都包含着战术内容。队员的战术意思好,技术精,则个人战术能力就强。

(1)摆脱与跑位:当队员得球,就要发动进攻,同队一些队员的任务就是摆脱对手的紧逼,或制造宽度,造成空当,给有球队员造成多条传球路线,把进攻推向对方球门。在对手紧逼的情况下,多数的跑位都要采取摆脱的动作。摆脱:方法有突然起动、冲刺跑、急停、突然变向、变速和假动作等。摆脱的方向可以向左,向右侧,可以向前向后。但应明确目的是为了拉出空挡,制造有利的传球位臵。跑位:就是有目的的跑动,跑向有利位臵或空挡。比赛中跑动很重要,善于跑位的队员在场上能占据更多空当,从表面上看,好似人数多于对方。跑位的作用:使自己在短时间处于摆脱对方情况下接球;可牵制或扯动对方;可扰乱对方防线。接应、策动、牵制、突破等跑位的作用是随场上的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互相转化的,因此队员应机动灵活,多谋善变,即勤于跑位又善于跑位。一场比赛,一个对员掌握球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分钟,大量的时间都在不停地跑动,因此有人说,会踢球的人是非常能跑,而且善于跑的人。跑位和摆脱时应做到:1)目的明确2)机动灵活3)摆脱要及时,动做要突然。(2)传球:传球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它是创造射门机会的主要手段。选择传球目标,掌握传球时机和控制传球力量是传球的主要内容。传球按距离与传球的高度可分为短传(15米内),中传(15--25米),长传(25米以上);高传一般指高过人体,低传一般指低于膝部的空中球和地滚球。长传速度快,短传准确,长传一般用高传,短传一般用低传。传球的目标:一般分为向脚下传和向空当传。应明确向前传和向空当传是主要的。但也需要向脚下传、横传和回传。传球的时机:比赛中传球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传求指挥跑位,传球在先,跑位在后;另一种是跑位促使传球,先跑位,后传球。重要的是及时传球,要把握时机,避免造成失误。传球的力量:传球一般传球力量应该适中,有利于同伴处理。传球的到位,传球的时机及传球的力量是传球成败的主要因素。传球队员注意:1)传球前尽可能隐藏自己的意图。2)动作要快速,简练,多变。3)攻守队员集中再一侧时应转移传球方向。4)遇风雨天比赛,顺风时少直传、长传、高传、传球力量也要比平时小些;逆风时多低传,力量大些,下雨地滑多向脚下传,少传地滚球。

(3)射门:是一切战术配合的最终目的,射门必须准确,突然,有力,准确是关键。突然有力的射门使守门员猝不及防。射门要准,但不能过于求稳,射门要突出一个“敢”字。利用自然条件,也是射门者具有的一种意思识。

(4)运球过人:是进攻战术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个人战术。特别是在对方罚球区附近时利用运球突破防线,更是一个优秀队员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运球是调动、扰乱对方防线造成以多打少,觅得传球空挡,突破密集防守,获得射门机会的有效手段。足球应以传球配合为主,运球过人相搭配。在没有传球配合的可能或运球过人后能有更好的传球机会或射门机会时,则应大胆运球突破。

2、两人的局部进攻战术两人的传球是集体配合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防守一个,进攻队员利用摆脱或运球过人等动作,在短时间内造成二过一的局面,大多数情况的局部配合可能是二对二,二对一。两人的局部配合与用的比较多的在前场,但由于传切有失误的可能,因此在后场,尤其在罚球区附近后卫间决不能冒这种风险。比赛中常用的两人配合: 二人配合对队员的要求:场上局部地区出现二对一的局面往往转瞬即逝,因此进攻队员必须抓住这一战机以多打少,若稍一迟缓,防守队员就会回防到位,变成二对二的形势。在二对一局面时,进攻者一定要作运球过人或二过一传球配合的两种准备,这样真真假假才更有利于完成二过一的配合。任何一种二人配合,都要求插入的报员用突然快速的起动去接球,假使防守队员是最后一个后卫,则要注意传球和起动时间,避免越位。场上出现二人配合战机时,应根据防守者的位臵,场上空当等具体情况来决定选用某种二人配合。三人配合比二人配合进攻的面更广,二人配合传球的路线只有一条,而三人配合的传球路线有两条,传球可有变化,这对防守队员来说困难也就更大。三人配合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下列两种:一种是一个队员利用自己跑向空当牵制一个防守队员,其他两个进攻队员利用传切战胜另一个防守队员,这种配合称为传第二空当。另一种是三个队员通过传球进行一次间接二过一或连续两次二过一的配合以战胜两个防守队员。三人的配合对持球队员和接应队员的要求与两人的配合基本相同,持球队员在传球前,观察场上情况应更全面,范围应更大些,两个接应队员的起动、跑位时间应有先后,以利一人制造空当,一人插入空当。

我们应该怎么训练和提高

1、自觉自我训练,提高自己的体能和对抗能力。每天坚持跑步和锻炼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吸烟和喝酒等伤害身体的行为,没事多触球,进行球感和控球的训练,规范击球和传接球的动作,以及射门动作的练习。

2、利用训练比赛前后的时间,进行自我总结。

3、制订科学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计划。

4、组织各球队的友谊比赛,了解对手实力和技术特点,制定针对性训练和战术方针,以及针对性人员安排。

5、经常组织进行技术战术的研讨活动。

第3篇: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究论文

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足球;体能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

论文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析,探讨符合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足球比赛具有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可分为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后退跑等6种基本形式。而这6种运动形式的交替出现则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出现,而且还要在不同的运动距离上完成各种足球技术动作。

1.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