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7 08:23: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震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着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说理要透,逢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广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思反而较醒豁。从此我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文章要有剪裁,剪裁就要割爱,而割爱对—般写作者来说仿佛是—件痛苦的事。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又怎能使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彻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

1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3分)

12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3分)

答案:

10.C(说理文的裁剪,不一定能使说理透彻)

11.首先阐述说理的重要性;其次指出说理文写作研究不被重视的现实;在二者对照的基础上作者再结合自身经验,阐明说理文写作很难、应重视说理文写作的道理。

(3分,层意概括2分,层次间关系1分)

12.作者主要阐述了三点看法:①说理文在想中写,在写中想(或“说理文要维持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②说理文要追求简洁;③说理文要有情感,有一点形象思维。(3分,各1分)

第2篇:《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作报告要说理,写社论要说理,写教科书要说理,发动群众要要说理……总之,凡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要说理的。近几年来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一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又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选自《朱光潜全集》,有删改)

1.下歹树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作者认为这与实际的写作不够吻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彻。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认为是对说理文写作的一种歪曲。

2.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3 分)

答:

3.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3 分)

答:

参考答案

1. C(说理文的裁剪,不一定能使说理透彻)

2.首先阐述说理的重要性;其次指出说理文写作研究不被重视的现实;在二者对照的基础上作者再结合自身经验,阐明说理文写作很难、应重视说理文写作的道理。

(3分,层意概括2分,层次间关系1分)

3.作者主要阐述了三点看法:

①说理文在想中写,在写中想(或“说理文要维持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

②说理文要追求简洁;

③说理文要有情感,有一点形象思维。(3分,各1分)

第3篇:朱光潜《漫谈说理文》阅读答案

朱光潜《漫谈说理文》阅读答案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震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漫谈说理文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震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鲁迅《漫谈“漫画”》练习及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练习及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原文】

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漫谈读书》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漫谈读书》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太平御览》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