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读后感教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7 08:21: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透视课堂》读后感范文(教师)

《透视课堂》读后感范文(教师)

《透视课堂》(Looking in classrooms)一书,是美国教育学家古德(ThomasL.Good)和布罗菲(JereE,Brophy)课堂实践研究的扛鼎之作。作为一名拥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获读此书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因为它不但让我从比较切实的理论角度对过去一年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曾积淀下的诸多疑惑和不解有了新一层面的认识,使我在以后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和导向;而且,更重要的,此书为我打开了如何通向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另一扇思维之门,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每一个有志于弘扬教育的执业之士:究竟何谓课堂。

根据中国儒家传统的教学理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由于自古有之的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执念,所以,传统的中国课堂教学,师生在课堂上总是大致类似于处在截然两端的对立双方,而教师的教学,也总是围绕着“道”、“业”、“惑”来做文章,即把科目知识(subject-matterknowledge)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展开的中心。但现在《透视课堂》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君不见有许多老师知识渊博,堪称硕儒,本身也不缺乏教学的热忱,但是结果却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甚至有时候教师每每要为管理课堂纪律而面犯难色,一筹莫展。我也是其中一份子。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教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行动系统知识(action-systemknowledge)的关注和研究。而本书的重点即在于此。

所谓行动系统知识,它包括计划上课、决定进度、清楚解释材料和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反应的各种技能技巧。由此观察、描述、反思和理解课堂行为,并实施实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成长。它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教师由于并未意识到他们在课堂里所做的一切,或者是未注意到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活动,这种洞察力的缺乏往往是导致课堂没有成效的关键。课堂教学是艺术的,它应该带有教师的个人风格/魅力,但课堂教学也是科学的,反思的,任何随意的、不策略的课堂行为都将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全书分11章,分别展开,讲述了课堂生活、课堂观察、教师的期望与学生表现的关系、避免课堂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教师如何布置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作业与学校对增强课堂动机的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问题、有效处理异质课堂(多种族学生同在的课堂)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及改善课堂教学等内容。当然,这在我国还是比较不易实施的。

据作者言,此书的目的有四:第一,帮助教师和想做教师的人形成描述课堂情形的方式方法;第二,使教师意识到他们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生活中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都会影响其课堂决策(class roomde cision);第三,建议教师使用对学生兴趣、学习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方法;第四,帮助教师理解当前的教育研究,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把研究成果同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此,作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与描述,结合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案例,着重对教师所运用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如用于增强和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用于课堂决策的方法等,与此同时,作者还对教师的课堂期望、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课堂动机、课堂指导等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与研究。限于篇幅,下面我主要结合新课程的有关内容谈谈本书对我的启发。

首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养成。而高效能教师,就是通过在课堂观察中结合期待、动机等方法来激励鼓舞学生。尤其是对以下六类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③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有过错的学生;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对他们而言,赞赏与尊重有时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但也正因如此,有效的,策略的激励便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了。同时,本书还特别指出问题的防范比有效的处理问题更为重要,而惩罚则是万不得已的手段,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其次,在对待教学问题上,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引导。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又要促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强调帮助和引导,就是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以此,本书以合作性学习为例,重点介绍了如何抓住教学中的一切机会来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并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如何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课外去寻找、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试着去有效地处理已经获得的信息,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在他们碰到困难时,时常以各种方式启发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激励他们不断地进取……并提出了多元化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的方针策略,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个教师真正要成长、成熟,就必须重视教学反思,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充满幸福感。这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收获。对此本书也有详尽的介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使教学本身更具有生命力。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心得和札记,更是教学反思的重要载体,它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使教学经验逐渐理论化。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第2篇:透视课堂读后感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结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透视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构建“和谐、自然、快乐”的原生态课堂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发展的需要。

读完美著名学者汤玛斯所著的《透视课堂》,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教育。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深化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同步发展,快乐成长。现将一点体会书写如下:

一、树立真正课堂理念,促进观念转变。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习情感,使全体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师本身也更加注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要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的教育理念。读完此书,我明白:在课堂上要充满活力、以趣激学、调动全员参与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启迪创新思维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在尊重、赏识、期待中交流与创造的课堂。

二、营造学习环境,放飞思维情绪,读后感《透视课堂读后感》。

要优化育人环境,重视课堂文化建设,释放学生思维的活力,放飞他们的广阔梦想。要做到这点,我们教师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就要进行再思考和再创造,要建立了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有效地实施发展式的备课,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实施“六备”策略(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相关课外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与联系,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更愉悦的融入探索氛围,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达到情与知的和谐统一。

三、落实互动课堂,提供拓展空间

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唯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三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征集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把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作为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着眼点,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切入点。

四、实行绿色评价,促进可持续发展

构建课堂,必须有相应教学评价相匹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注意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体验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也就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如:激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追求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体现“以学论教”。在评价标准上要以八个方面入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功底是否扎实,学生参与是否主动,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在学生的课堂评价上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看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有勇于探究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是否能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认为这样的评价符合教学规律,可以让师生在绿色评价中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通阅全书对课堂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我将为此不懈努力!

第3篇:透视课堂读后感

读完美著名学者汤玛斯所著的《透视课堂》,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教育,透视课堂读后感。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深化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同步发展,快乐成长。现将一点体会书写如下:

一、树立真正课堂理念,促进观念转变。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习情感,使全体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师本身也更加注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要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的教育理念。读完此书,我明白:在课堂上要充满活力、以趣激学、调动全员参与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透视课堂读后感

《透视课堂》全书十四章,从课堂教学到教学实践,从学生管理到教师成长,都是先写生动的事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有名有姓的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透视课堂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透视课堂读书笔记篇一

正在读《透视课堂》一书,尤其感兴趣关于“表扬”这一节的内容,因为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惊觉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是频率高而不是质量高。

“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这一点我似乎没有意识过。“教师首先想方设法引出受人欢迎的学生行为的策略比这种行为出现时给予表扬的策略要重要的多。在表扬比较重要的范围里,有效表扬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是频率。”的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出受人欢迎的学生行为,使学生自主地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透视课堂读后感

透视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透视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透视课堂读后感1

读完美著名学者汤玛斯所著的《透视课堂》,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教育。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深化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师生同步发展,快乐成长。现将一点体会书写如下:

一、树立真正课堂理念,促进观念转变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透视课堂读后感

透视课堂读后感

《透视课堂》全书十四章,从课堂教学到教学实践,从学生管理到教师成长,都是先写生动的事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有名有姓的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透视课堂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透视课堂读书笔记篇一

正在读《透视课堂》一书,尤其感兴趣关于“表扬”这一节的内容,因为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惊觉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是频率高而不是质量高。

“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这一点我似乎没有意识过。“教师首先想方设法引出受人欢迎的学生行为的策略比这种行为出现时给予表扬的策略要重要的多。在表扬比较重要的范围里,有效表扬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是频率。”

的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出受人欢迎的学生行为,使学生自主地形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透视课堂读后感作文

透视课堂读后感作文

【篇一:透视课堂读后感】

本学期参加了读书套餐,发现原本不大看书的我变得更爱翻翻书了。读书确实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有空翻阅了美国作家的《透视课堂》,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出东西方课堂的共同点: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识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陶志琼先生在为本书作序的时候就点出了课堂和教师的使命。如何去完成这个使命,方法是多样的。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不同,课堂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课堂是我们的孩子授业解惑的场所,我们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灵动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运用教学语言,或是赏识激励的评价语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透视课堂读后感(精选5篇)

透视课堂读后感(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透视课堂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透视课堂读后感1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普通的学生持有智力超常的期望会使这些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换句话来说,“教师赏识的目光会让学生创造奇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一效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呢?《透视课堂》这本书的第二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

书中将教师期望效应分为两类:一是自我应验预言效应;二是维持性期望效应。后一种期望会让教师注意不到学生潜在的变化,毕竟“一个学生昨天不会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也不会做”,因此,第二种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进步。

教师的期望效应最显著的时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透视课堂》读后感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视课堂》读后感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