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现代经典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7 08:18: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过年现代散文

俗话说:孩子望过年,大人望栽田。我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心里很不理解,孩子望过年是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难道大人不穿新衣服,不吃好吃的?多少年了我一直没弄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孩子无忧无虑,而大人在年前的压力倍増。在农村过年其实是对一家人一年辛苦的总结。今年赚多少钱,欠多少债,过年前都得算算,讨债的人平日里相见最多提一提,但年前就不同了,非得讨出个结果才很走。许多欠债多的家主会外去躲债,直躲到年三十晚才敢回家。在农村只要你家贴上春联,讨债的人就不会再上门,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见你上午贴春联就会开玩笑说,你躲债呀贴这么早。正常贴春联的时间应该是年三十下午三点以后。大人的压力来自过年要用钱要还债。而栽田就意味着有收成有希望。

过年还是个团聚的日子,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尤其是今天其团圆的意义则更大,村上的青壮年都外去打工了,老人想儿女,儿女想父母,有的人一年才见一次面,那就是过年。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也就是说很多人很少回家,而年迈的父母是多么想与儿女们待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记得小时候过年大人们会将八仙桌摆满筷子,只少摆八双,明明家里只有六个人过年为舍要摆那么多,爷爷讲就连家中死去的老人也要摆上,这才圆满,直到今天,我们家吃年夜饭依然摆上八双筷子。农村过年还有许多讲究,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家家打扫卫生,村上管年的也是这天新老交接,新上任的管年要组织打塘渔,清洗井台。早年打塘渔,村上会撒网的都上,全村老少围在塘边看谁打得多。有人用两个洗脚盘扣在水里,上面放块门板,人站在上面当船使,打上来的鱼十斤抽两斤算网钱,其余按户头平均分。爷爷是撒网的好手,我家抽的网钱多,于是爷爷让我给大爷送两条去,我很乐意來回跑,因为送鱼去大奶奶总会给块板塘吃。

我们村还有个习俗那就是提前一天过年,据传在我们村的祖先中有位行动不方便的,每年祭祀都落在后头,为了争先所以才提前过年。村上人按户头抓阄,每年四户人家管年,在四户人中选一个为头的,叫年头,提前过年则由四位管年的人做东,请村上人吃饭祭祀祖先,早年要等到十一点后才吃饭,现在人图省事一般九点开始祭祀,九点多一点就开始吃饭,这顿饭村上的人都很上心,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來招待村上的人,一般是下午家家户户请客,谁家吃饭的人多,谁家在村上就有面子。三十的早上吃米粉蒸肉,刚出嫁不久的女儿会回娘家吃蒸肉,吃完就回婆家过年。年夜饭一般是不留出嫁之女在家过年的,早年的年夜饭有三个讲究,一是下午五点要开始烧火盘,年夜要大火,喻意红红火火。二是八菜两汤共十样,喻意为十全十美。三是守岁,一般要坐到初一临晨。初一早上要全村老少聚在祖堂拜祖宗的年,家家一圈鞭炮,在年头的号令下行三拜九叩大礼。早饭吃罢,上午参年,从村上年长份尊的开始,一直要忙到吃中午饭,下午一般不拜年,村上的人打牌的打牌,议事的议事,我一般会与村上的老人聊天,聊过去聊社会现实,更多的是聊村子上一年來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拜年走亲戚是从初二开始的,初二一般拜舅公舅妈的年,初三拜岳父岳母的年,依此大小拜年,直拜到初七,初七是上下日,也是年中,初七至十五为闹年宵,玩龙是从初七开始的,龙逢单日出行,初七后拜年一般称拜个晚年,拜年一般要吃顿饭,不吃饭叫拜跑马年,跑马年拜多了亲戚会有意见,一般都要讲个理由。游龙也讲礼上往來,我们那儿村村有龙,从初七开始互相拜年,也称朝祖,龙来了先进祖堂朝祖然后再玩,早年还有打灯的,专找亲戚走,唱戏玩狮子的都有,现在很少见到。闹年霄是十五晩上的事,俗称赶年,就是把村上的鬼怪全赶走,赶年是从晚上十一点后开始的,龙打头,从祖堂开始从村上首往下赶,龙经过的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非常热闹,赶年要赶到水边,在水边送龙上天,过年就这样画上句号。

第2篇:过年的现代散文

过年的现代散文

从故乡过年回来已经有日了,欢欣之后的疲劳感也日渐恢复了;可是在平静下来以后反思又涌上心头。不是说拜亲访友的应酬还让人不堪,也不是长途奔波的劳顿实在难以忍受。每年我都是如此着急着回家过年,年俗的期望值对自己来说一直很高,可是在恢复了长日的一般生活之后,却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一份心情,这是因为油然而生的感情牵累的缘故,自始至终不能放下的是心理上的滋蔓。

原来已经找很多借口不想着回到故乡,动车票不好买,再加俗务纠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够绊住自己的脚步,这是一年一年就这么走熟惯了的,直到踏上动车一路回到亲切的故乡,还仿佛是梦中一般不敢确认那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这是我自小长大乡土乡情喂养了我的故乡,这是我走到任何地方都难以忘怀的故乡,这是我非常热爱并曾经歌颂过的故乡,这是我永远都不会改变一直牵念着的故乡。尽管说这是我现在有些陌生而隔膜着的故乡,这个故乡已经有些让我不敢确认了,这个故乡的摸样现在已经不是我当初的故乡,这个故乡给了我一些崭新的感受以及新奇的想法,这个故乡在我一转身之间就阔别了三十多年,这个故乡转脸之间就变得不敢确认了,这个故乡就是我梦牵魂绕不能割舍的那个故乡,这个故乡是我最初的出发地和最终的归宿地,这个故乡让我有好多的理由一直挂在心上,这个故乡就是我的.梦里乡土和温馨乡情的所在,这个故乡让我永远书写不尽抒发不完,这个故乡就是我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故乡。

现在的故乡已经不是那个小村庄了,现在过年也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忙活了,现在已经到处是一片城市的风貌,现在的人们已经过着优雅静谧的生活,现在的环境已经像是小康之后的和谐,现在的状态好像已经步入了城市文明,现在的人们已经在昭示一种大同的气象。村庄变成了一片一片的高楼大厦,村民的居住环境好像是连片的别墅楼,各种现代设施拔地而起簇簇矗立,人们的交往交流联系手段,变成了手机、网络、小轿车等文明方式。我看到自己家已经搬进了豪华的现代住宅楼,因为开发商就是自家的亲族挑头兴建的,诸多兄弟远亲也都成了毗邻而居的邻里,然而年间的应酬也大都是网线之间的问候,对门的邻居也只有在这一天过来敲开门拜个年,平常互相也只是匆匆间可以遇见,过年也都是各自在家里安享天伦之乐,更不要说平日里各自为工作忙碌了,人们好像是在互相之间疏远着,实际是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也是文明进步逐日提高的一种景象。

生活状态再也不是过去接近年根那样的急不可耐,也没有成群的孩子们在盼望着过年而急着互相打闹了。红火的节日变成了安静的享受,人们的亲情转换成了亲密的理解,故里的冷热终于化为了醇酒,心情的体味已经是今非昔比,时代的进步换来了人间繁华。我听到看到扎堆放鞭炮的少了,燃放礼花节奏放缓绚烂而适度,不知道集市上是否还是那么炒豆子一般放个不停,祭海神的是否还开着卡车拉鞭炮到海庙去放一整天吗?但是我见到人家或者公司的春联上多写的是“生金宝地”“聚财福窝”之类的字眼,不像过去那么文绉绉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了。家家的餐桌上都是鱼虾海鲜满桌,人们互相敬酒似乎还是免不了豪饮。听说今年竞选村长每张票涨到了一万一,由于村长就是本家我在这里透露秘密是否该挨罚一桮酒,其实众所周知这是一份现代荣耀该满一大觚才好,给人们有所贡献的当然要先坐得月楼痛快才是。要不这么想你生气担心那是杞人忧天,要不开发心智刺激效益哪来的这繁荣祥和,一片乡土养一片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法度,实际国情要实际人料理,这个已经没有几个人硬钻那个蜗牛角尖儿了,反正我们那儿没有几个人在网络上发帖子咒骂今不如昔,除了我还有工夫闲聊以外谁不忙着生意发财。

回到北京已经有些咸淡不算的日子了,坐在书斋的日子还是枯坐如槁木,回家过年的那份感觉似乎恍如隔世一般,少年老矣的人就是容易联翩地思绪横飞,这是上了一把年纪的人都容易陷入的困窘,正值冬际,却好像大好春光不再,但愿故乡永远春色满园!

第3篇:过年的现代散文

从故乡过年回来已经有日了,欢欣之后的疲劳感也日渐恢复了;可是在平静下来以后反思又涌上心头。不是说拜亲访友的应酬还让人不堪,也不是长途奔波的劳顿实在难以忍受。每年我都是如此着急着回家过年,年俗的期望值对自己来说一直很高,可是在恢复了长日的一般生活之后,却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一份心情,这是因为油然而生的感情牵累的缘故,自始至终不能放下的是心理上的滋蔓。

原来已经找很多借口不想着回到故乡,动车票不好买,再加俗务纠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够绊住自己的脚步,这是一年一年就这么走熟惯了的,直到踏上动车一路回到亲切的故乡,还仿佛是梦中一般不敢确认那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这是我自小长大乡土乡情喂养了我的故乡,这是我走到任何地方都难以忘怀的故乡,这是我非常热爱并曾经歌颂过的故乡,这是我永远都不会改变一直牵念着的故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过年贴春联现代散文

过年贴春联现代散文

小时候,住平房,带个大院子。每逢过年,妈妈总是早早地买几张红纸,拿上一盒烟或者一些吃的,找人帮忙写春联。然后到了大年三十的上午,就叫我用面粉打一碗浆糊,拿上用高粱穗子做的小刷子,把春联和福字贴到大门上。

那时我个子矮,就端上一个高的木头方凳,放到大门边。贴的时候踩在高凳上,弟弟也在一旁帮忙。过年的时节,正是新疆的数九寒天,外面气温至少也是零下二十多度,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在外面刷浆糊。常常上半截浆糊刷好了,下半截还没有刷,上面的浆糊就已经冻成冰了。

因此,我和弟弟就在家里把浆糊先刷到对联上,然后我拿一条迅速地跑出去,快快地贴在门上,然后再跑回来拿另一条出去贴。有时粘不住,就叫弟弟赶紧把浆糊拿来,再刷一下。常常是把大门上的对联贴好了,手也冻麻木了。

大门上的对联和福字贴好了以后,再贴进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过年的现代散文

关于过年的现代散文

记得是个腊月二十几,同事们在一块儿闲侃,侃到小时侯过年,这些都已经四十几岁的人,流露出许多感慨和依依眷恋。

尚志说,哈尔滨的冬天,冰天冻地。临近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在门前挂上灯笼。男孩子手中握着个小竹竿挑着一挂鞭,只等年三十晚上“噼里啪啦”一放,吃年午夜饺子。老奎来自农村,回忆小的'时候就意味着年景好可以杀一头猪,蒸上粘豆包,可以不用争抢吃上一顿猪肉炖粉条。汝夏来自煤矿说一过年就要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还可以“挣”到几毛钱。

吉林虽然叫吉林却来自江南水乡,说家乡过年很讲究。要祭奠祖先,不吃饺子吃汤圆,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玩耍。

我呢?在萨尔图生和长大的女性,回想起小的时候过年,虽然也充满欢乐,可还有涩涩的感觉。家境贫寒,过年对我来说最大的期盼就是可以添一套新衣服。一年四季三百多天,顶数这几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

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是听到好多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他们所说的没意思,大概是过年没有过年的味道和气氛吧。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犯难;吃穿用度跟过年没有什么差别;加之通讯网络发达,人们是无事不出门,即使不得已出门走亲戚,也是晚去早回,匆匆见一面,敷衍一番了事,颇有点应付差事的感觉。尤其是小孩子,宁愿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自得其乐,也不愿去亲戚家跟人交流。有时生拉硬拽去了,也是老大的不愿意,嘴撅起老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手机,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停止!

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形。那个年代,物质特别匮乏。大人小孩平日里穿的是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是包谷面馒头就是黑面馒头。人人都显得面黄肌瘦,于是我们小孩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过年的现代经典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年的现代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