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做作,必须是真实的。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是语言魅力的回味,又是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对话中精神与语言的整体共提,并能让学生久久回味。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设计思路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在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中,以读为主线:粗读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感悟文本情感;再读拓展文本外延。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切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从而深深地陶醉于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努力学好母语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由于老师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同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二、阅读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留下的问题。学生围绕着情境中的问题来读书,就会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2、细读感悟,感受文章真情。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在这个环节中,仍然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
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应该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文静、默默、一角”感悟。)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感悟“立刻、低”)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其次,始终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放学后从英子的角度来体验……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的发展。
第三,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一切学习都离不开训练,没有哪一种能力和素养能离开训练而自动达成。训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对训练的误解和训练不当。叶老曾经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要读好书,写好作文就必须通过训练。现在语文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东西哪一个能够离开训练呢?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熏陶,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去实现,否则就是空谈,而空谈对语文学习只有害处。一节语文课上完后,如果连语言都没有发展,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当学生的情感已经是蓄势待发,这时就应该在语言形式上予以指导。如介绍英子后来的生活时,要求用上一组排比句,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困难了。
三、结束全文
在《天使的吻痕》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能送给他们一句话吗?让孩子们在自己创作的警句中再次审视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与语言的魅力永远荡涤学生的心灵。
第2篇:语文掌声课文说课稿
语文掌声课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教学设计,最后谈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第3篇: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掌声》,板书课题。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因生病落下残疾后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
第4篇:《掌声》小学语文说课稿
《掌声》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
第5篇: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
第6篇:课文《掌声》说课稿范文
课文《掌声》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掌声》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掌声》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
第7篇:小学课文《掌声》的说课稿范文
小学课文《掌声》的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简说
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掌声》,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理念
重视人文素养和文化积累,强调阅读感悟和语言运用,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开发,引导创新。
三、教学设计
1、引入。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在提出了读书的要求——在读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几次掌声,划出文中写掌声的句子。课题引入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