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宝塔诗鉴赏
宝塔诗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宝塔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宝塔诗: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请欣赏元稹所写的《茶》: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第2篇:宝塔诗
元稹《一至七言诗》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途径兴化亭是所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诗中二、三句借茶的质优,暗喻了白居易品质的优秀;
四、五句写诗客和僧家对茶的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元稹以此诗表达了与白居易之间真挚的友情。
【唐·张南史】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雪》
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月》 月。
暂盈,还缺。
上虚空,生溟渤。
散彩无际,移轮不歇。
桂殿入西秦,菱歌映南越。
正看云雾秋卷,莫待关山晓没。
天涯地角不可寻,清光永夜何超忽。
【茶人·刘昌伟】《茶》
茶
人生 命运
品沉浮 知进退
饮汤里魂 观杯中事
一支独秀芽 二泉映月水
溶绿雪身飘舞 清苦尽甘露来
淘弃沧桑孤闷散 汲啜神韵肌骨轻
第3篇:元稹宝塔诗
元稹宝塔诗
这首诗是一首宝塔形送别诗,因为白居易要升任东都洛阳,作者与王起诸公举行欢送会。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元稹宝塔诗,欢迎阅读。
唐代元稹《宝塔体茶诗》
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故而与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并称“元白”。元稹写过一首形式独特、不拘一格的咏茶诗,后人誉之“宝塔诗”,此种体裁少见——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在开头前有一小序曰:“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郡作。” 表明此诗是诗人与王起等人为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郡的名义去洛阳,元稹在茶宴上即兴所赋(王起: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官终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司:唐制,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