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
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和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法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销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评点
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上片写的是无法和心上人在梦中相逢的惆怅和幽怨之情,表现思念之深和失落之沉。前三句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景象。“烟水路”其实是江南景物的真实特征,给梦境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行尽”二字,表达了梦境的不真实和欲求美梦却不能的.痛苦心情,这种失落感又烘托出心中的思念之深。上下句虽然用了两个“江南”,但丝毫没有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而加强了主人公的情感力度。最后两句,是本词画龙点睛之笔,是说主人公连在梦里都渴望和心上人相聚,却不能如愿,以至于心生无限的惆怅和郁闷,深感“销魂”误人。
下片写心上人音讯全无,主人公寄书不成只能弹筝抒怨以至移破筝柱。既然不能和心上人在梦中相聚,那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写下来吧。可是,信又该寄往何处呢?无处可寄,所以焦灼。结尾两句,尤其将主人公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梦里难觅心上人,书信也不通,本想弹琴来排解积郁的愁闷,谁知弹奏的都是令人“肝肠寸断”之音,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反倒又增加了几分苦闷。由此可见,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相当深。至此,主人公的焦灼、烦乱和因失望而起的哀伤,都被推到了情感的最高点。
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此外,本词以白描手法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
赏析
这首词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开始就以伊人在梦中远觅征人行踪,表现入骨的相思。思妇已“行尽江南”,可见其决心。然而仍不能与离人相遇,醒后反更添惆怅,埋怨自己梦中“消魂”,因而“误”了与亲人的碰面机会。既已误,仍不甘休,欲写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鱼沉水底,即使写好信也无法寄去。只得寄情于秦筝、歌喉,谁知还未开口,弦紧柱裂,令人心碎肠断!如此顿挫曲折,诉尽怨妇念远思夫的衷肠。
作品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⑶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⑷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⑸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⑹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⑺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作品鉴赏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但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真可说是“浅语有致”。
词牌简介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作品格律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第2篇: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红烛自怜无计安慰愁人,寒夜中徒然替人泪水暗滴。
[出自] 北宋 晏几道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斜月已低至半窗,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筵席上题写的词章,点点行行,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红烛虽然同情,却又自伤无计消除这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
【注释】
①西楼:即《临江仙》词所写之楼台。
②春梦:春天的梦,多指恋情美梦。
③秋云:秋天的云。即《临江仙》之“彩云”。
④吴山:吴地的山,泛指江南山水。吴,今浙江一带。
⑤红烛垂泪:借用杜牧《赠别》诗意:“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二】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就像那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人生的聚散真是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看画屏悠闲地展出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评点】
本篇也是抒写离别之感,写的是伤别怀人。词人并没有描述具体的事件,而是描绘主人公寒夜无眠追忆醉别西楼,感慨聚散短暂,睹物思人倍感凄凉,孤栖无依只有红烛垂泪相伴。写景、叙事、抒怀相结合。词中“春梦秋云”的比喻和“红烛”“垂泪”的拟人写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上片写梦醒之后,感慨人生如梦如云。“醉别西楼醒不记”写昔日在西楼醉中一别,醒后全忘,点明离别之意,这好像是追忆往日某一幕的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虚虚实实,“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慨叹人生如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聚无由,散容易。春梦虚幻而短暂,秋云缥缈而易逝,以此象征人生,真切而形象,惹人遐思。“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转而写景,因追忆前尘往事,感叹聚散,浑然不知此时已是“斜月半窗”了,独自一人看着那画屏悠闲地展现出吴山的葱翠,心中极度郁闷伤感。词人以“闲”字反衬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下片写欢聚留下的酒痕诗文,“衣上酒痕诗里字”原是昔日西楼狂欢的象征,如今却“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词人睹物生景,睹物生情,怎能不感到凄凉哀伤?连红烛都被“凄凉意”感动,它虽然同情人的凄凉,却“自怜无好计”,只能在寒寂的夜晚白白地替人长洒同情之泪。此句“红烛”与上片的“画屏”相对应,一翠一红,一无情一有情,相映成趣,足见词人构思之巧妙。
全词语淡情深,充满了无处排遣的惆怅和悲凉,风格沉郁悲凉,手法精妙,后人评价极高。“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为其中名句,颇具晏几道的作词风格。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评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
二、三句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两者各具其妙。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第3篇: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相思是一种感觉,本来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你就不要再对着信纸落泪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鹧鸪天》北宋·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注释:
惜旧香:惜,怜惜。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恼疏狂:恼,困扰,折磨;疏指对世事的疏阔,狂即狂放不羁,这是作者对自己个性的自我品定。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花笺:信纸的美称。
译文: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在哪方。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
第4篇: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译文] 衣衫上残留的酒痕,宴席上所写的诗句,一点点,一行行,都透出一片凄凉之意。
[出自] 北宋 晏几道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斜月已低至半窗,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筵席上题写的词章,点点行行,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红烛虽然同情,却又自伤无计消除这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
【注释】
①西楼:即《临江仙》词所写之楼台。
②春梦:春天的梦,多
第5篇: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有《小山词》一卷。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词作鉴赏: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
第6篇:晏几道《蝶恋花》欣赏
晏几道《蝶恋花》欣赏
【原文】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作品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 ,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 ,实虚莫辨 ,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 ,“所记悲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