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计划
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1、省市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统筹分配。
2、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增长5%以上,即预算安排2500万元。
3、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在概算范围内,按各美好乡村建设点合同约定付款时间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二、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1、制定2014年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文件。
2、按“五大工程”要求,2014年计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目标为不少于6000万元,主要用于13个美好乡村建设点。
三、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民筹资筹劳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1、引导社会资本全县不少于2000万元。
2、农民筹资筹劳按《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筹集。
四、开展督查和宣传工作
1、配合县美好办对已建成的美好乡村建设点开展环境长效管理回头看。
2、对2014年建设的.美好乡村建设点集中开展督查指导不少于2次。
3、每月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信息不少于1条。
五、及时上报美好乡村相关资料
1、按月及时上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收支报表。
2、按要求上报半年小结、年度总结、绩效评价表。
3、按要求上报上级财政部门需要的各类相关资料。
第2篇: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第3篇: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附件1
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2010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专项县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在继续实施第一批重点县建设的基础上,新增一批重点县,着力加快重点县建设步伐。同时,强化资金整合,引导项目对接;突出建设重点,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建设管理,严格奖优罚劣;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
第4篇:财政支持会展
蓬勃发展中的黑龙江科技会展事业
在财政支持下,黑龙江高新技术展已经从开始的萌芽阶段发展到了现今的成熟期,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1994年至2000年开始萌芽,以哈洽会科技展的确立为标志。在起步的几年,面对着资金紧缺的问题,我们与财政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困难,把预算做到最精、最细。做到了在不影响会展质量的情况下不多花国家一分钱。并为我省科技会展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2000年至2003年初步形成,以哈洽会科技展的规模扩大,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黑龙江科技展团的进入为标志。这个阶段,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渐的确立了我省高新技术展团在哈洽会中的品牌地位,展团连续多年荣获哈洽会组委会办法的突出贡献奖。同时,也走出我省,连续参加了多届深圳高交会和北京科博会,为我省科技合作项目的
第5篇:美好乡村建设演讲稿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
聂 苏(2012年8月)
讲5个问题:
1、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2、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3、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4、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5、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两个概念有很大相关性,但又各有侧重。
多数情况下,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个概念,可以当作一回事来用。(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推进农村工作的,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
1、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第一,内涵范围有差别,一个内涵广泛一些,一个内涵具体一些。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历史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是现实着眼点。可将美好乡村建设看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程。(四川: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6篇: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论文栏目:情况汇报更新时间:2014-2-23 10:42:26141
4最新杂志:
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全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至目前,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以“统筹发展、分类指导,政府助推、农民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和措施,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013年,全区力争打造2—3个中心村的美好乡村
14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次,启动并建设示范点3个(分别为乡东瞿、和镇岗西村东风村民组),安排美好乡村建设项目9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3亿元,其中投入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专项经费8015.8万
第7篇: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范本《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配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中心等11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等4项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配置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垃圾收集点。在设施建设上
第8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武阳乡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方村,原名江村,有史七百余载。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双溪河下游,坐落于皖浙交界白际山余脉丛山之中,东邻洽河、南依虎坝,西接武阳村,北连新近发现的有皖南土楼群之称的阳产自然村。境内峰峦叠翠,水清见底,龙岩尖凌空于村之东北方,虎坝山耸立于村前,村后背依雄劲的后山尖。俯瞰方村,犹如三星鼎峙,气象宏伟。村庄环绕双溪河三面,其河波光潋滟,澄净如练。方村乃“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之画里村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方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村由村、方岭下、车川、山旗寨、铁坞太、虾形等自然村落组成,2008年3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后,耕地面积2000多亩,园301亩,山林3638亩,人口1600余人,丰富的林、茶、桑、果、菊花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