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6 08:16: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许多的优秀诗歌,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第2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整体把握诗的内容;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第3篇:次北固山下__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案一: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

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

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方案二:

以回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导入

二、自学指导一: 先学:

(一)简介律诗文学常识。

(二)简单介绍作者。

(三)多角度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 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流程:

1、导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我们在小学学过他的诗歌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等等。那你喜欢哪一篇?

甲:《赠汪伦》,因为它传达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令你十分感动。

乙:《静夜思》,因为它写了在外漂泊游子的孤独愁苦,抒发了对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思乡之作,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许多多。那么,当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漂泊在外的诗人王湾会有怎样的感概?我们今天通过《次北固山下》来倾听他的心声。

2、老师泛读。(我们都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古代诗歌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从诗题上获得哪些信息)

动词:次,停留;名词:北固山下,江苏镇江之北(地点);主人公:王湾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件: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王湾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