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皋兰县魏家庄小学 杨柳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过程与方法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2页情境图。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2+l=
l+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对口令。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板书: 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a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b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5.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第5题。出示点子图。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7?
4.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和7的加减法
第2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3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龙西小学
李茂思
2016年10月19日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2页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并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
第4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
第5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关键: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水果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旧知(小游戏):请两个学生上来,伸出手指,使两个学生的手指组成6(7).2.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小兔子吗?今天啊,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但是呢他给小朋友们设了三关.我们一起努力来迎接挑战,闯过这三关好不好?(二)
第6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重点:
学会有关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吗?(看过)那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看动画片!
一、加法。(出示课件)
1.同学们,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呢?(小白兔、箩卜)看到这些东西你想提个什么数学问题来呢?(一共有几个箩卜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该怎么列算式?(1+5=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呢?说说你
第7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第5、8、10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四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教师准备教学课件,12个圆片、7个金苹果。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还记得6和7的组成吗?看谁的记性最好。
1.复习6和7的组成。(师板书在黑板上)2.口算(1
第8篇:《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和7的加减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6和7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