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6 08:08: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将进酒》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

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B、恣意(zì)C、将进酒(jiāng)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二)、读

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分类作业A类:JC,背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B类:想想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展开

提示: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预习布置预习《阁夜》。

板书设计将进酒李白

结构: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感情基调:悲→欢→激愤→狂放

写作特点: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课后反思

陈世虎

第2篇:《将进酒》有效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导入:学生齐读《饮中八仙歌》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去感受他张扬豪放的诗酒人生!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长恨歌的时候就说过,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所以我们先来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幻灯片)

三、品读诗歌

1、读其文。这个环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共同交流(约5分钟)(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

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哪位同学能试着读一遍全诗?其他同学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吐字发音、感情把握等方面来考虑。

听范读

2、体其情。师:这个环节老师提一个问题:读《将进酒》,你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提示: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环节)

师生交流,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总结情感脉络:

悲(悲伤无奈):人生苦短,韶华易逝(夸张,比兴,)

欢:酒逢知己自信旷达

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用典、借代)

【明确】1.李白的愁无边无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李白的“愁”是“古来圣贤”(一切清醒者)积淀下来的万古之“愁”--怀才不遇,岁月蹉跎,是千千万万个圣贤之士的共同感情。

师: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3、评其人

以“我心中的李白”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学生课前完成此任务)课堂上师生交流彼此的作品。

四、总结: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我

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尝试背诵全诗,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

(学生全体起立背诵全诗)

周颖

第3篇:《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知人论世

关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将进酒》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将进酒》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课题: 将进酒

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将进酒》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生,吟咏诗韵”中的“赏析示例”。在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教材明确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朗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学习本文,诵读就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初读—精读—悟读—美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鼓励学生大胆倾吐,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将进酒》 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将进酒》教学案 (鲁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三、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张玉华 任教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4月16日第四节

课题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授课班级 高二(6)班

标 知识

能力 1,通过分析领悟,背诵该诗

2,品悟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的自信与自豪和深沉愤慨。

3,培养学生通过诵读法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

方法 老师引导下,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给以点拨,通过诵读的方法理解背诵该诗

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1,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不平之气。

2,同情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楚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领悟诗人蕴涵在诗歌中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该诗歌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教材

分析 李白这首诗用了旧题,却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借着酒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将进酒》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二选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