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上《9加几》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6 08:07: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课标一年级上《9加几》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上《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9 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 )=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 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 13 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 9 盒饮料,箱外有 4 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 9+4 计算。(板书:9+4)②演示 9+4 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 9+4 的得数呢?重述凑 10 的过程:放进箱里 1 盒是 10 盒,箱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③说明 9+4 的口算方法。算 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 9+4 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 9+1 得 10,所以算 9+4,先把4 分成 1 和 3;9 加 1 得 10,再加 3 得 13。然后,在 9+4 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 9人与女生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 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 9+4、9+6 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 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 加几)我们已经知道 9+4=13、9+6=15,那么 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 2 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 1 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做练习二十第 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第2篇: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第3篇:《9加几》教案

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90页的相关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认真不认真?,你们欢迎吗?(欢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那我们要把自己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9加几教案

《9加几》

东江小学 迟亚萍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创造”数学的过程。

教材分析:

“9加几”是第一册第七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这节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9加几》教案

《9加几》教案

《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9T1

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

②生数

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

②生数

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9加几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体验出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简便,学会用 “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学具:小棒20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找两名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师:第一题回答的不错,请看第二题10+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9加几教案

9加几教案

明集镇第四小学

闫秀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P96~97的全景图。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9 加几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88-8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对“凑十法 ”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可是来了很多客人啦!有客人来了,首先你得坐好呀!头正、肩平、足安。咦!老师们来干啥呢?(要在我们班找一找哪些小朋友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好好表现的。

一、复习旧知,链接新知 提问 :这些题谁会算? 指名 说说你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课标一年级上《9加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一年级上《9加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