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雨点教案
小雨点教案
小雨点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
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
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
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
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
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仿编儿歌。
教师: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揭开公园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2)揭开森林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园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话。
(3)请想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4)引导幼儿将新编的诗句组成新的诗歌内容。
6、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编诗歌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编。
第2篇:小雨点 教案
中班语言 《小雨点》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帮助幼儿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引导他们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并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听听和观察自然景象。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带着问题欣赏儿歌《小雨点》,播放幻灯片。
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小雨点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什么样的声音?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边播放幻灯片边 引导幼儿思考。
2、继续播放幻灯片,请幼儿边欣赏画面边思考。提问:看,小雨点落到哪里了?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
(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动词:张)
带领幼儿一起看画面编一句儿歌: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再次带领幼儿说儿歌并配上动作。
3、继续播放幻灯片。
提问:那小雨点又会落在哪里呢?
水池里有什么?还有谁会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引导幼儿想出并表演动词:摇)
让幼儿尝试编儿歌,最后小结为: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水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让幼儿自己说儿歌并配上动作。
4、继续播放幻灯片。提问:
再看,这里有许多禾苗,但禾苗在哪里呢?小雨点落下来了,它们会干什么?(帮助幼儿使用和理解动词:拔,并试着表演出来。)
让幼儿尝试编儿歌,最后小结为: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带领幼儿说儿歌并配上动作。
5、播放相关幻灯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并边说边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说儿歌。
6、对幼儿刚才的表现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学会多看,多听,多想,为下一步作铺垫。
活动延伸:
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知道?
播放泥土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想怎样?继续观察,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种子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并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说。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c 请幼儿集体说并配上动作。
鼓励幼儿回家将改编的儿歌画成图画,并带来放在美工区展览。
在欣赏音乐中结束活动。
第3篇:小雨点 教案
中班语言 儿歌《小雨点》
百里中心幼儿园 于嘉丽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直观教具演示,能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让幼儿进行诗歌仿编。
二、活动准备
小黑板 雨点图片 电子琴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手指操《海底世界》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歌曲《小雨,沙沙沙》。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知道花,鱼,小苗,为什么喜欢小雨点,用愉快的情绪朗诵。
3、教师泛读儿歌,幼儿小声跟读,同步跟读。
4、教师和幼儿一起一边做简单的手指操一边读。
5、分不同形式表演。
6、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并积极评价。
例: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泥土里,种子乐得发了芽。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青蛙乐得呱呱呱。
(三)结束部分
游戏《贴膏药》
第4篇:小雨点教案
小班语言游戏活动---小雨点儿歌
活动意图:此时恰逢雨季,以小雨点作为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小雨点”的感性认识,并以“小雨点”为契机,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活动目标:1 能理解“张”“摇”“向上”动词的含义
2丰富对“小雨点”感性的经验,能发现、感受周围事物的美好 3 初步养成对周围事物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理解“小雨点”以及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儿歌进行创编歌词和相应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1“小雨点”的图谱(具体形象)
2小雨点的头套教师、幼儿各一个 3 座位围成半圆式 4小雨点PPT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以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的形式引出小雨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以故事的形式,丰富小雨点的形象,激发幼儿兴趣
(三)根据图谱,朗诵“小雨点儿歌”
教师:
第5篇:小雨点教案
21.小雨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10个生字的音,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形。书写谈、厌、琴、蛙四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准确通顺读两只青蛙的对话。教学重点
能够读准10个生字的音,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形。书写谈、厌、琴、蛙四个生字。
能够准确通顺读两只青蛙的对话。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看一个故事。瞧故事的主角出场啦,它是谁?
真会观察!小雨点沙沙地落了下来,可是它好像有点?不开心 它怎么了呢?猜猜看!
小雨点落下来的时候四处张望,发现谁都没有注意它,它不禁皱起了眉头,感叹到(课件出示):“唉!我太平凡了!”
难怪它撅起了小嘴,一脸愁云。就在这时候,它突然发现荷叶上有两只小青蛙,好像在聊天。小雨点很好奇,赶紧凑到他们跟前去听一听。一只小青蛙说(课件出示)
第6篇:《小雨点》教案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
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
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
第7篇:小雨点教案
小雨点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雨点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雨点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亲亲、洗洗、画画”的含义,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学念儿歌,感受儿歌中下雨的情景。
活动重点:
学念儿歌,理解亲亲、洗洗、画画的含义
活动难点:
在儿歌里感受下雨的情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7、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谈话,引发活动内容
教师:下雨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并请幼儿学一学小雨点落在地上、房子上的.声音。)
二、欣赏、理解儿歌《小雨点》
1、幼儿欣赏儿歌。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两遍,在动词处注意声调、语气的变化。)
第8篇:小雨点的教案
小雨点的教案
小雨点的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一场春雨“沙沙沙”的湿润了整个大地。小朋友们欢呼着大喊着“下雨啦,下雨啦;”
有的小朋友大声的念着我教的儿歌:“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 有的睁大眼睛好奇地问我:“老师,小雨点到那里去啦?”为了满足小朋友的求知欲望,我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感受到春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明发感受美及表现美的情趣。
2、丰富幼儿的词语,学习用“有的.。。。有的。。。”说一段简单的话,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说话水平。
3、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词语;难点: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