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手指教案
5手指
教学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手指》,看作者都写了什么。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正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反馈交流
4、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的都不要行不行?
5、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教师小结:团结就是力量!人各有所长,我们既要看到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人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拓展延伸。
1、说说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2、读现代诗《手》。
七、小练笔
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第2篇:《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说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生:老师,我的中指最好看,我拿笔写字时,它要出力。生:我认为大拇指最好看,因为人们夸奖时都喜欢用它。生:不对,我觉得食指最好看,因为我们穿衣解扣离不开它。„„
2、同学们都积极踊跃谈了各自的看法。那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笔下的手指是怎样的?(板书课题,齐读)[ 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自己的手指有什么特点,为下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做好铺垫。](二)初读感知: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意图: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随机评价。[意图:一读解决字词,读准、读通课文,找出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三)自悟明理:
1、(课件出示)带着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快速默读划出相关语句,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意图: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学生互评。)(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意图:抓重点语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
2、小组讨论,及时交流: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为什么?如果让你只留喜欢的这个,其他不要行吗?为什么?(准备一支笔,一盒粉笔,指名学生上台配合做游戏。)(2)从游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在还认为你刚才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师生评价。(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c.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意图:二读默读批划重点语句,理解手指的不同特点,品味作者生动幽默的表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的?
2、学生汇报:
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意图: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旨在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五)(课件出示)开放性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意图: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5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
第3篇:手指 教案
大家好,我是地理系1101班的xxx,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手指》。第一步:游戏导入。
我: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水灵:手指。
我: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双手叫一下这些手指的名字吧。首先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然后是小指。那同学们觉得哪根手指最漂亮?哪根手指最有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手指,看看作者笔下的手指是怎么样的呢?(板出文章题目及作者姓名)第二步:了解作者
我:这篇文章是由作者丰子恺所著,相信爱看漫画的同学对我们的丰恺先生应该并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现代漫画家,他的作品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把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表现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
第4篇:《手指》教案
四、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
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
第5篇:手指教案
5*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
第6篇:《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指》教案1
活动目标
1. 用拓印的方式提取自己的指纹。
2. 知道指纹大体分为三类。
3. 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勇敢表达自己想法,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提取自己的指纹。
难点:初步了解到指纹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三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印泥、铅笔、纸张、三种指纹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大家是不是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师: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帮我吗。我捡到一部手机,初步推测这手机可能是五个人中的一个
第7篇:手指教案
《手指》公开课教案
月牙桥中心学校
张红梅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是“手指”。来,伸出你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
第8篇:《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手指》教案1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
2、 在老师手偶教具的指引下,愿意尝试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 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方法,进一步激发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边玩手指游戏边念儿歌听。
2、 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3、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手偶。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出示指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引导幼儿说出其称谓,并一起念念歌词。
老师:咦,他们是谁?他们在家中有什么本领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带领幼儿边玩手指偶边念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