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月夜有感古诗
月夜有感古诗
篇一:月夜有感
一弦残月挂高空,
两杯浊酒入怀中。
万家灯火贺新年,
悠悠孤心念旧颜。
千古风月今还在,
此情已然不可待。
篇二:月夜有感
碧空秋月凉如水,
秋夜静谧深思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到中秋分外明.
相思情长圆月夜,
明月更照离人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他乡圆月为谁明.
月光浸水水浸天,
一派空明互回转.
抬头不忍观云月,
俯首问情情何堪.
广寒清宫冷如寂,
玉蟾清冷桂花寒.
清风孤影谁相伴,
仙子无语亦向前.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第2篇:《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鉴赏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第3篇:《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古诗赏析(锦集11篇)由网友 “未知生物”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月夜》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秋月夜》古诗赏析
《中秋月夜》古诗赏析
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风。流萤数点楼台静,孤雁一声天地空。
沽酒唤醒茅店梦,狂歌惊起石潭龙。倚栏试看……,万丈寒光透九重。
广西玉林,南有江头村,北有高山村,素以淳厚的文风流芳后世。其中的高山村又名“进士村,”明朝天顺年间(1476年)随宦迁至玉林的易、李、牟诸姓氏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地方建构了如今尚存的“一村多祠”的“空心村。”村子命名的典故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言,《列子》“高山流水”之语。《中秋月夜》诗便是题于高山村清末日语私塾墙壁上的飞来神品,书法高绝,惊世骇俗
第4篇:《月夜》古诗鉴赏
《月夜》古诗鉴赏
《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鉴赏: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
第5篇:心情随笔:月夜有感
心情随笔:月夜有感
夜空下,我摇晃着双腿,坐在庭院的板凳中,仰头望着天上的明月,我淡淡的忧伤该向谁去倾诉,我想,我可以向天上那没有忧伤的月儿来倾诉......
诗人们总是将月比作忧伤,思念,我不这么认为,就如苏轼所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这段词写出了他的寄托,他所希望的,可是,为月所托,真的可以实现么?我不知道,苏轼已不在人世,这个答案我们无从得知。又如思念,诗仙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愁深深地感染了所有人,他思家乡,他念故乡。但是我不知道的是,这句诗的意思是: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到底是李白看见月儿思乡还是因为某件事沮丧而念乡,这些我也我也无从得知。
想到这些,我渐渐有些释然,诗人可以将
第6篇:《中秋月夜》古诗赏析
《中秋月夜》古诗赏析
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风。流萤数点楼台静,孤雁一声天地空。
沽酒唤醒茅店梦,狂歌惊起石潭龙。倚栏试看……,万丈寒光透九重。
广西玉林,南有江头村,北有高山村,素以淳厚的文风流芳后世。其中的高山村又名“进士村,”明朝天顺年间(1476年)随宦迁至玉林的易、李、牟诸姓氏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地方建构了如今尚存的“一村多祠”的“空心村。”村子命名的典故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言,《列子》“高山流水”之语。《中秋月夜》诗便是题于高山村清末日语私塾墙壁上的飞来神品,书法高绝,惊世骇俗,堪称诗书双绝。
笔墨千秋横一古,万载东流赋秋诗,诗出于何时何人之手却不得而知。古色古香的高山村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繁盛的.文风至今犹存。山中高士逸兴遄飞,挥毫笔墨亦殊
第7篇:深冬月夜有感散文
深冬月夜有感散文
北方的冬夜很冷,也很清宁。偶尔会有几声犬吠,打破村庄的寂静。如果是月明的夜晚,熄灯的屋内,都分外明朗。
今夜有月,隔窗而望,我感觉到她的皎洁、她的恬静。独卧自己烧得暖暖的炕上,我竟无法入睡,内心感到异样的不平静。
自小就要强的我,为人夫为人父之后,总想把日子过得妻儿满意、大家赞许。便以劳碌充实着每个白日,把梦和喜好留给夜晚,而每每夜晚也非我独有······只有独居一室时,我才尽情地拥有这片天地。
妻儿串亲已有几日。这几个夜晚,我能够平心静气地无遮无掩地涂抹心灵深处的那幅画卷;放任思绪的野马,在情感的草原上驰聘。再把这收割了的喜悦添几许渴望,倾诉给沉思的'寂夜。何况今夜月明,更给人以遐想了呢!
狭小的室宇,暖暖的气息,任意念延展。我沉酣于这种精神上的追寻——不再烦恼、不再负累、不在世俗。
第8篇:月夜相思诗句有感
月夜相思诗句有感
夜色阑珊,一人独醉。柔柔的月光透过窗户,薄纱般铺在地板上。我懒懒地躺在床上,打开手机中收藏的黄江琴版的二胡曲《明月千里寄相思》,静静地享受着天籁般的琴音。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月夜相思诗句有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古曲激情的夏风似乎还未结束,转眼又迎来久违的立秋。今年的秋天来的特早,也比往年更具有秋天的味道,连续几天十八九度的低温,让人感觉单衣不抵秋寒。
回响天际的一声琴音,我在沉睡中苏醒,背着二胡只身来到古曲论坛,孤雁般四处游弋,一把琴诉人生百味,一支笔写百味人生。有一天,一位叫蝶的女孩穿着一双红绣鞋、手持一柄花纸伞向我款款走来,邀我入群。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相遇是一种缘,友情更是一种缘。
在单曲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