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2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咕哝()祈祷()惊扰()
卷帙()伽利略()心不在焉()赫赫有名()
倔强()()嘘()()(两种读音)
2、理清文章思路:
(1)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汲取()渊博()驾驭()不言而喻()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3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盐城建湖县实验初中
杨扬
导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导学过程:
一、生活结累,认识伽利略
1、出示伽利略投影。你认识他吗?你在哪认识他的?(学生介绍所了解的伽利略)
2、教师归纳,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阅读课文,走近伽利略
1、请同学们速读浏览课文,仿照投影上给出的填空题,认识伽利略。(出示填空题)
读《斜塔上的实验》,我知道了
的伽利略。
如: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相应的段落。(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范例:(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第4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范文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范文
导语: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塔比较有名,你知道是什么塔吗?为什么有名?明确:一是因为塔斜;二是著名的科学家曾经在此做过实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
学习要点(课件展示)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学习过程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课件展示)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
第5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
第6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3篇)由网友 “手机干翻奥菲斯”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
一、 教学重点:
1、 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 巧妙的构思。
3、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二、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 学法指导:资料搜集、实验展示、分析讨论
第一课时
一、 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生平资料或主要的科学成就。
2、 分小组准备实验,根据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则的发现。
3、 熟读全文,谈一谈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4、 预习文中的字词。
二、 教学步骤:
1、 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
2、 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3、 请小组代表展示实验并阐述伽利略的结论。
4、 字词检查: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
第7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
第8篇:斜塔上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