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王宪,字维纲》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宪,字维纲》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竟用宪 竟:竟然
B.廷推宪总督宣、大 推:举荐
C.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 藉:凭借
D.论者多尤宪 尤:责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宪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①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
②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③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④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
⑤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
⑥宪亦议从其奏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宪多次受到皇帝褒奖。随武宗南征,回来后升兵部尚书;大败吉囊的军队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书,建议多被采纳,受到嘉许。
B.王宪也屡受贬斥、仕途不顺。第一次做兵部尚书,因言官的弹劾被罢免回乡;任左都御史时,夏言、赵廷瑞弹劾他托疾避难,王宪又被罢免。
C.王宪在任上做出了许多功绩。人右佥都御史时清理甘肃屯田;偕同张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盗贼;与夏言等确定针对西番的外交礼数,被采纳。
D.王宪也有不足之处。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时,他推托;大同发生兵变,当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时,王宪不敢坚持己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
(2)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
第2篇:《明史·王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宪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
译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县人。弘治三年考中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正德初年,提升为大理寺丞。升任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升右副都御史,辽东巡察安抚,因在应州抗御敌寇有功,荫袭锦衣。升任户部右侍郎,改任陕西巡抚。进京担任兵部右侍郎。京郊盗寇四起,与太监张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们。武宗南征,命他率领户、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粮秣等军需物资。皇帝回京,以皇帝诏谕任命他代替王琼担任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被给事中史道弹劾而被罢官。嘉靖四年,朝廷推荐邓璋和王宪做三边总制,言官认为不行,皇帝最终任用了王宪。部下将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敌寇,皇帝下诏书褒赞。吉囊几万骑兵渡过黄河从石臼墩深入明朝国境,王宪督率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别占据要害地方打击他们,都指挥卜云截断敌寇归路。敌寇到青羊岭,大败而离开。五天四胜,杀敌三百多人,获马骆驼武器无数。皇帝大喜,加封王宪为太子太保。
宦官在陕西织造花绒,王宪请求停止。又借九庙建成,请求宽恕召回争论大礼获罪的人,颇为士大夫所称道。张璁、桂萼想任用王琼为总制,于是改任王宪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入京担任左都御史。朔州告急,朝廷议定推荐王宪总管督率宣府、大同。王宪不肯前往,说:“我刚进入中台,为什么被驱赶得这么急迫呢?”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王宪托病避难,再次被罢免回乡。
不久,皇帝回忆思念王宪,召回任兵部尚书。蒙古小王子进犯,王宪分条上书陈述荡平敌寇及各地边境防御的事项。又请求设立京营分伍操练法,各位将领不能借在内府供职,设法躲避操练。皇帝都赞赏而采纳了。以前的制度,论列军功,有活擒、斩首、领先、殿后、奇功、头功几等,其后胡乱冒充日渐增多。王宪订立了按军功袭荫官职的办法,自永乐至正德,斟酌其轻重大小的差异,罗列评析呈上。诏令把它写入《会典》成为固定制度。不久兼督团营。西番各国来进贡,称王号的有一百多人。王宪与礼臣夏言等请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间的惯例,皇帝答复敕书只限国王一人,仍然限定进贡日期、人数。商议就确定了。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说乱贼之首应当杀,其余的.应遣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王宪就不敢坚持以前的主张。刘源清攻城攻不下,北方敌寇又向内侵犯,刘源清请求另派大臣抵御北方敌寇,使自己能够专心攻城。王宪也主张依从他的奏疏,议论者多责怪王宪。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搁置其事,叛乱不久也平定了。刘源清最终获罪革职。过了几年,王宪因年老辞官回乡,去世。追赠少保,谧号康毅。
第3篇:《王涣字稚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涣字稚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涣字稚子》出自《后汉书·王涣传》,下面是《王涣字稚子》阅读答案及翻译,快来看看吧!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
第4篇:王浑字玄冲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浑字玄冲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
第5篇:王勃字子安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勃字子安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
第6篇:《王艮,字止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艮,字止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 民船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