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2 08:15: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想】

宏观世界,气象万千;微观世界,奥妙无穷。本单元,编者用通俗而科学的文字,揭示了在自然语言的独特、克隆技术的神奇、恐龙灭绝的奥秘、生物入侵的危害、声音世界的微妙,既增长见识,又启迪智慧。学习本单元,要求:1.知识和能力维度——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科学小品,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提高速读、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维度——着重掌握几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如“提纲挈领式”“专题研讨式”“比较异同式”“探究式”等,能自主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并能对疑难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提纲挈领式阅读——抓中心句,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从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中撷取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制作成多媒体。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四季景观随课文内容依次出现。读前提问: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2.学生浏览课文,依次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无中心句的段落,再细读课文,自己概括。

3.综合各段意思,看全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4.小组交流,各自陈述自己的阅读成果,并推举代表发言。

5.全班交流,评说。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阅读方式的实用价值。

7.局部赏析本课语言特色,找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方案二

教学角度:中间突破式阅读——抓住全篇的核心问题,从中间突破,再两边展开。(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阅读方式,意在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主要教学步骤: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提挈全篇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第6自然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再读课文,看这个问题统领了哪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因素。(即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3.合作探究:这几个因素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排列,有什么科学根据?

4.自主探究:单刀直入地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岂不更好,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那些内容?

5.全班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读书方法的实用价值(能从多个语段中快速拎出的主线)。

6.结尾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奇妙的克隆》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辩论式阅读——将班上同学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以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方式。(克隆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人类,同时又对现存的伦理道德观产生了强烈冲击,十分适合辩论。)

主要教学步骤:

1.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量辩题,如正方辩题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辩题为:克隆技术危害人类。

2.辩论双方推举选手,并查找资料做好论辩准备。

3.教师提供电视辩论赛的实况供学生观看,并对主持人和辩手进行有关培训,了解辩论的基本知识。

4.按照辩论的形式调整座位,开展辩论。

5.学生评委或教师评委点评(除按辩论的要求进行评价外,主要对学生读懂文本的程度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

6.投票选举最佳辩手并发奖。

方案二

教学角度:探究式阅读——深入探究以发现独特写法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1.细读课文,发现本文与其他课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区别。(可能的发现是:①本课用了4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②第2小节写了多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③为什么专题介绍“多利羊”的诞生,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④第4节提到了克隆技术“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是怎样的?……)

2.围绕发现的问题,分小组展开深入的探究。

3.小组交流、碰撞,能够统一的可以统一,有争议的可在课外继续探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专题研讨式阅读——不求面面俱到而围绕某个专题深入研讨的一种阅读方式。(本课主要研讨具有独特风格的“阿氏语言”。)

主要教学步骤:

1.撷取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和“世界地图”分别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而著称,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仔细揣摩,并在小组内展开深入研讨。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归纳阿氏的语言特色(亦可重点研讨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4.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一起归纳“阿氏语言”的特征(简练、缜密、生动……)。

5.学习这种语言特色,试为本地出土的某种文物(教师可将文物用多媒体展示)写一段推测性的文字。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异同式阅读——以比较两篇在内容和形式的异同点从而把握的不同风格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采用列表的方式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异同。

3.每组挑选一名同学将所列表格写在黑板上(最好多媒体设备快速映出)。

4.师生共同评价,只要言之有据即可。对特别出色的发现教师应充分肯定。

5.根据以上活动试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侧重从某一方面比较两文的异同。

《生物入侵者》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撰写调查报告——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写法。在本地区范围内选择一则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调查,写出报告,呈送地方政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了解本课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实地调查本地区生物入侵的例子(课外进行。如城区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葫芦遮蔽周边河水导致水污染的事例;乡镇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豌豆”侵占耕地的事例……)。

4.教师介绍或学生自主查询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可借鉴课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5.班上交流后,选择优秀之作呈送地方政府,以期引起当局的注意和重视。

6.教师及时通报反馈意思。

方案二

教学角度:尝试网络写作——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层次的写法。到网上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并编撰成文,从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朗读课文,重点把握本课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段落层次的写法。

2.组织学生到本校电子阅览室(或到有正规营业资格的网吧)上网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运用“剪切、粘贴、复制”等手段编撰成文(一定要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在班上进行交流,选择优秀之作,办一期板报或制作成网页。

4.将板报在城市、乡镇等地展出,或将网页交教育网站登录,向人们警示生物入侵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5.收集反馈信息。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积累、仿写——细品课文的情味,体会语言的美感,并从课文中提炼典型句式,练习仿写。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配乐(选用合适的轻音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然后回答: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男女生轮流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品味。

3.再读课文,找出运用最多的典型句式加以积累(主要有排比句:如“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教师引导学生略作分析:该句显示风越来越狂——微风→清风→狂风→台风,越过的物体越来越巨——树梢→明月→巨浪→山岭,与之相应的动作也越来越猛——吹→拂→扑→横越;有偶句,如“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等,形成了一种对比之美。注意:不宜过早提出“骈句”的概念。)

4.练习仿写。(要求注意层次,并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去。)

5.班上交流,教师将仿写得好的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方案二

教学角度:游戏,再现——先做声音游戏,再将游戏内容用文字再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声音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挑选一句音色好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3.默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特色。

4.选择课文结尾处提供的几种声音游戏(亦可是其他声音游戏),让一名同学台前表演,其他同学倾听,并用准确的语言将声音记载下来。

5.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6.小组推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第2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文内容 1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 2谈家桢

《奇妙的克隆》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4梅涛

《生物入侵者》 桂文亚

《你一定会听见》

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学习这篇,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你一定会听见的》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学习这篇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以上五篇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

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记住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制造者和中国被害同胞的人数

3、记住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地位。抗战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南京大屠杀。

4、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1、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2、南京大屠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中共七大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设计

1、自编游戏导入 游戏内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完成词语填空。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束手无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

A 、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共10篇)由网友 “Aisling”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完成词语填空。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束手无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鸿鹄hú 流杵chǔ 恐吓hè 消遣qiǎn

B、弓缴jiǎo炫耀xuàn 嗜好shì 狡黠xiá

C、辟若pì 潜逃qiǎn 勉强qiǎng 懈怠xiē

D、九轫rèn 庞大páng 余暇xiá尴尬gāngà

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敏而好学 摇尾乞怜 丑态必露 虚怀若谷

不耻下问 三翻五次 略施小计 一丝不苟

物及必反 一笔勾销 正襟危坐 心无旁骛

劳师动众 人赃俱获 当人不让 煞有介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妥的是()(2分)

A、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积累

B、读《书》诵《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完成词语填空。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束手无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