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诗词楹联教学论文
小学诗词楹联教学论文
楹联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小学诗词楹联教学论文内容吧!
痴人独白(无痕)
夜雨叩疏窗,秋风满酒缸。零丁千百万,独白两三双。
烟寺来求佛,津门去顶杠。几多今古趣,一怀容大江。
附:此律用数十四个,绝非为了用数而牵强附会,而是精心安排寓意在中。
关于用数,在历代诗词楹联作品中可谓精彩纷呈。《国风》中使用数字诗就多达46首,《唐诗三百首》有数字诗作更是多达130余首。如唐代诗人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如此以数字入诗来叙事抒情,把所叙之事、之情剥茧而出,更加感人。佚名“一春花事一春愁,十二珠帘十二楼。千万愁中听百舌,两三枝上五更头”(《春愁》),以数字入诗来刻画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数字把环肥燕瘦中杨玉环那倾国之姿推演到淋漓尽致。李山甫诗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用数字把明媚动人春光描写活灵活现。佚名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同样用数字把扬州明月妆点得尤其迷人。而鄙人这首律诗“夜雨叩疏窗,秋风满酒缸。”,一个“疏”对应一个“满”形成了对比为清冷夜埋下伏笔;“零丁千百万,独白两三双。”颔联十个用数,倾诉出十万红尘之中孤芳自赏人实在不少;“烟寺来求佛,津门去顶杠。”颈联无数字却用了时空转移手法,一样抽象隐喻了用数精神;“几多今古趣,一怀容大江。”用数结句,罗列了古今文学范例,规劝了当下世人应该韬养一副宽怀疏阔襟怀。
数字入诗手法亦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穷,各有妙趣。其中常见、有规律可循主要有夸张式、重叠式、铺垫式、算术式等几种。
所谓夸张式,是指诗中所运用数字是夸张,而非实指,如杜甫“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拙诗“坐看尘寰三万里,文章飘逸到金銮。”等。
所谓重叠式,即某一个或某几个数字在同一首甚至是同一句诗中反复出现,其中以“一”字反复运用最为常见。唐代诗人王建《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诗中则反复用了八个“一”字,却都丝毫不给人重复罗嗦之感,此乃古风,在初唐时尚有不拘于格律。再看清代诗人陈沆《无题》“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诗中反复用了十个“一”字,且对仗工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具生趣,自然贴切,不给人雕琢生硬之感。又如纪晓岚所作“一蒿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一声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字句亦稍有不同,同样得用数字神韵妙趣。鄙人不才也有一首《七律·一颗心》“一曲唐风过杏林,幡然一望雪花深。一泓清水浇愁绪,一抹红弦愧古琴。冬至词人头一甩,一拈禅语酒三寻。云楼一得冰凉月,照出霜河一颗心。”,此律之“一”字陈述出始终如一一颗清守寂寞心。还有九江琵琶亭楹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这副集句联以轻淡笔触对琵琶亭景物与人文进行刻画与描摹,却给人留下许多想象余地,用数铺陈,且深注感慨,神来之笔矣。
所谓铺垫式,是指故意先用数字作铺垫,使诗前半部显得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后却用警句作结,使全诗平中出奇,骤然生色,使读者在大失所望之时,眼前突然为之一亮,充分体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艺术之妙。如佚名“离恨十分留一半,三分黄叶二分尘”,便深得此法之妙。如“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又“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此类手法“先抑后扬”在平实中却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
所谓算术式,即是把数字有机折合后迭出艺术效果,形成别有风味奇趣妙思。如王安石考苏东坡对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原来从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一地名叫做“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考他,苏学士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还是后人假托乩语,把它对了出来:“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又如“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这也是算术式用数文章,之所以流传千古,因为其绝美文学魅力教人荡气回肠。
鄙人向来有把玩数字情趣,不妨列举一二:七律·依韵《登凤凰山逐月台惜无楹联得句》:东风几度武陵春,百二家山净不文。亭角尚差联一副,天心愧对月三分。千寻碧落招红袖,独坐苍苔揽翠云。薄幸轻抛烟寺外,撞钟和尚闹纷纷。此律用数:几、百、二、一、三、千、独。
蝶恋花:【一】一缕诗香和月走,一半回唐,一半云楼后。一抹朦胧堪下酒,谁怜一个相思瘦。一夜凭栏霜露透,一树临风,一树临池柳。一点灵犀同感受,书生一介青衫旧。
【无】无恨无情休缱绻,无意孤行,无意江南怨。无我无她联夙愿,无愁湖上沉钩倦。无语无痕冰月淡,无影中庭,无悔清风面。无酒无花闲袖箭,无蝇万里随云浣。
此二阙句句用数,虽然艺术层次不高,却也颇见情趣,让诸君见笑啦!
第2篇:诗词楹联
2010年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的诗、联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制定本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年度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年度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时代重人文,盛世重精神。为创建“荆楚诗词之村”更好地继承传统的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制定本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年度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年度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其诗词、楹联的魅力,更加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凝聚国人,震撼村人,在荣获“荆楚诗词之村”的光荣称号之后,为创建“中华诗词之庄”制定本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年度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年度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第3篇:诗词楹联
诗词
1.表达爱国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劝人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唐)李涉《岳阳别张枯》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一寸光阴一寸金
第4篇:诗词楹联集锦
诗词楹联集锦
三门峡赋
豫西明珠,第一坝涵清泻玉;中原巨镇,金三角致美增祥。隔河一呼晋地,越山而望南阳。接长安之王气,采洛阳之芬芳。近观长流之浩漫,远属邦畿(ji)于夏商。历秦汉而代序,腾盛世之崇光。
若夫奏德音于赤县,毓文明以发祥。古民服田,居仰韶于胜址;轩辕铸鼎,传启世之典常。虢(guo)墓现青锋,铜心玉柄;晋礼倾社稷,齿寒唇亡。白马奇谭,推物理而知谬;青牛紫气,著瑰论以显扬。林中抚弦,魏仲先之古雅;军前荡寇,张伯玉之雄强。植甫极贞明,广种桃李;靖华多著述,近承义方。见人文之博洽,张古韵于昊苍。尔乃游都市之殷庶,惊巨变于沧桑。美政和谐,传嫁惠于百业;高桥宛转,系康衢于十方。五基地格局秩秩,九链条产业煌煌。涉涧河而弄碧,钓平湖以含沧。秀木排云,舞婀娜之青柳;重楼拔地,承俊彩于朝阳。淀鲜葩于丰岁,揽
第5篇:诗词楹联常识
第二节
诗词楹联常识
一、近体格律诗近体诗,就是唐朝的诗。唐朝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的诗,全部称为“古体诗”。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诗规矩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一)近体诗固定的格式和规律
1.字数
句子格式有两种:每句五字称“五言”,每句七字称“七言。
2.句数
诗的句数有四句和八句两种。四句一首的叫“绝句”,八句一首的叫“律诗”。五言四句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四句的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八句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八句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3.平仄
近体格律诗中四个字的词组,一般都是按“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方式组合。这样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有韵律之美。
4.押韵
绝句、律诗一律押平声韵,不换韵。“押韵”也叫“叶韵”。
平起的诗首句起韵,仄起的诗第二
第6篇:诗词楹联黑板报
诗词楹联黑板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
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
山增归去扣柴扉。
应天长南屏晚钟
明·张矩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
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
欢娱地,空浪迹。谩记省、五更闻得。
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
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
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
花间恨,犹记忆。
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後,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湖山十景·三潭印月
宋·王洧
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匳水接天。
横玉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应天长三潭印月
明·张矩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
水路乍疑霜雪,明眸
第7篇:诗词楹联集锦
诗词楹联集锦
七绝·喀纳斯湖
云海佛光熠熠辉,长堤浮木伴神归。
碧波鱼跃冰峰碎,龙翥苍天至此回。
七绝·庆祝
佳节喜庆度良宵,桃李春风不胜娇。
古渡舟桥功莫大,还将蜡炬照天烧。
七绝·送友人入疆
关山此去八千里,云影天光尽入心。
立志援疆功莫大,三生有幸宴琼林。
琼林,宋内苑名。宋徽宗《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捣练子秋夜
庭院醒,
小楼空,
难耐秋凉清梦中。
冷月夜长君不在,
洞箫凄切透帘笼。
五绝·芙蓉西山
人入西山后,今来不钓秋。
红颜哀怨老,无处斩清愁。
七绝·垂钓溪遇雨
闲来偕伴钓凉秋,骤雨惊雷不罢休。
碧水清波争跃鲤,奈何帘幕蔽双眸。
五绝南崖
南崖耸碧空,夕照万山红。
千古英雄泪,箫声泣晚风。
五绝秋晨
旭日送熹微,秋风起雁眉。
平林捎红叶,奋翅向南飞。
云岭老宗楹联:
跋山涉水,布仁彰睿
第8篇:有关诗词楹联
有关诗词楹联(共9篇)由网友 “叹咏调”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有关诗词楹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诗词楹联
诗词楹联集锦
七绝·喀纳斯湖
云海佛光熠熠辉,长堤浮木伴神归。
碧波鱼跃冰峰碎,龙翥苍天至此回。
七绝·庆祝
佳节喜庆度良宵,桃李春风不胜娇。
古渡舟桥功莫大,还将蜡炬照天烧。
七绝·送友人入疆
关山此去八千里,云影天光尽入心。
立志援疆功莫大,三生有幸宴琼林。
琼林,宋内苑名。宋徽宗《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捣练子秋夜
庭院醒,
小楼空,
难耐秋凉清梦中。
冷月夜长君不在,
洞箫凄切透帘笼。
五绝·芙蓉西山
人入西山后,今来不钓秋。
红颜哀怨老,无处斩清愁。
七绝·垂钓溪遇雨
闲来偕伴钓凉秋,骤雨惊雷不罢休。
碧水清波争跃鲤,奈何帘幕蔽双眸。
五绝南崖
南崖耸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