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杂谈民族自信力阅读答案
杂谈民族自信力阅读答案
【原文】
杂谈民族自信力
节选
(1)曾经有一则小幽默,赞扬中国古人的聪明。中国古代书籍竖向排列,因此当后人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便会点头,而西方书籍由于是横排,后人读的时候则多半不知不觉摇头否定。那么,我们的民族自信力究竟如何呢?
(2)崇古非今,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句几千年来一直为“有识之士”们感叹的口头禅更是经久不衰。而“子曰诗云”则更是才学见识的最好明证,从大文豪到穷秀才,对历史典故的研究无一不是竭尽全力,不厌其繁。《红楼梦》中宝钗便因为宝玉写了“绿玉”而没有使用前人用过的“绿蜡”而嘲笑不已,孔已己更是为自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而得意非凡。如果你能够言不离孔孟,文堆砌典故,那你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历史上更不知有多少满腹经纶(前人治世之方)、怀才不遇的“高人”为不得志而郁郁终生。
(3)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的重压和阴影之下。
(4)然而晚清以来,中国那深厚的历史底蕴终于无法抵挡外族强悍的枪炮文明。由此,从“五四”对孔老夫子的批判开始,中国的主流社会第一次如此长久地撇开历史去寻求新的出路。然而不幸的是,中国人,如此众多的中国人,在丢开历史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力。从近代对“洋大人”的卑躬屈膝到今天小老百姓的崇洋媚外,又有多少中国人从心眼里认同“洋人”高己一等的观念。有一位到中国工作的白人先生每当和他的华人老板新到一个地方都要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老板”,否则大部分人将不理他的老板而围着他转。
(5)好在国人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我们需要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力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为了获得我们的自信和自尊,我们又背起了我们的历史书,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先人的.“光荣业绩”之外,又多了近代的屈辱,以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6)内心禁不住疑惑,难道我们祖先的那点“智慧”真的有那么多光环?
(7)难道我们真的天真地希望凭借那些厚厚的历史书去获得世界的尊重和敬仰?
(8)难道我们只有摊开那沉重的历史,中华民族才可以拥有面对世界的自信?
(9)不,真正的自信绝非由此而来。
【问题】
17.文章开头引用小幽默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8.作者认为中国人缺乏民族自信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答:
19.选文(6)(7)(8)段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具体作用是【 】(3分)
20.文章结尾说“不,真正的自信绝非由此而来。”真正的自信由何而来呢?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参考答案】
17.(2分)引出“民族自信力”的论题;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18.(2分)一是崇古非今;二是崇洋媚外
19.排比、反问(1分)
使文章结构形式具有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语气强烈,无可辩驳。(2分)
20.答案示例:我认为,真正的自信既来源于崇古,更来源于美今,我们要付出努力,多动脑筋,把今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自信不仅来源于崇洋,更来源于学洋、超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那么,全世界的人都会来学习我们,崇拜我们,如此,何愁没有自信?
第2篇:《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
《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8-03-08
教学目的:
1、解作者感情,自觉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
2、解课文正反对比,层层进的写法
3、正反对比,类比论证方法
重点:课文正反对比,层层推进的写
难点: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设想:
以文章结构讲解为线索,结合文中实例并层开联想深加强学生思考能力,学习文中正反对比层层推思的写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自唐朝开始,我国经过各朝代不懈的努力,国力日益强大,周边小国纷纷顶礼膜拜,远洋大国也派来使节沟通关系,交好,直到'康乾'时代,但自软弱的道光开始,我国被拖入鸦片战争的泥潭,此后国呼不断下滑,最终论料封建半殖民地。虽国人不断奋斗、斗争,但仍不免为列强所欺侮。1921年,共产党成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一些光明,但接下来长达几十年的内外战又将国人刚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击得粉碎。很多人对中国彻底失去信心,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劣根民族,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随着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展和进行,中国又开始变得强大,中华民族再一次面对伟大复兴的机会。但某些国人心里对这一点却持怀疑态度。这节课我们讲的课文就是来针砭这引起不良现象,崇扬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的一篇文章
二、课件展示提问问题
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再一起来回顾相关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2、论据包括哪两种类型; 这些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听讲课文中结合听讲思考以求融会贯通。
接下来我们看本堂课教学目标
利用了几分钟左右时间速读课文,同时考虑这么几问题:
1、全文大致可分为几部分
2、课文中用许多论据来阐明观点这些论据中哪些是正面论述;哪些是反面论述
三、借鉴吸收。
第一部分:
第一段:艺术家的遭?吉鸿昌的故事有血性的国人,都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看得极重
第二段:家电器、日用百货起洋名字 理发店的变化 《孙子兵法》的回归某些人的心目中,民族自信力确实有点淡薄作者褒准贬准,扬准抑准,一读便知,顺理成章推击本文论点即:
第三段:关键:风了别人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 言外之意: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并要为这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
第一层:
第四段:咱们这些年也干出了许多好东西,但整体较落后怎么办:
第五段:蒙人、想辙、中文热、茅台瓶成阿物。要加强国力 大刀阔斧的方略的提出、江泽民同意的意见。提高我们自己的本领把经济搞上去。
第六段:举例、对照。要有一种精神要有民族自信力
第七段:举例、铁木尔 干部、王康富 蒋紧 知识分子、孙致明 百姓 中国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民族自信力 总:进一步论述搞好工作的立足点,要有一种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引用鲁迅文章、假设复句,提出希望
三、总结全文
1、过讲解,我们明白全文中论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论据;一种是反面论述。
(提问)答案:
2、5段是反面论述,其余是正面论述,作者就在这样正反对比中展开论述的
2、课文中除了正反对比论证之外,还运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大家考虑一下,出现在哪个地方?
四、作业:
理清课文结构,画出各段落层次关系示意图
五、板书设计
民族自信力断想
第一部分:第一段 有血性的国人,看重民族自信力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第二段 有些人自信力有些淡薄
第三段 见了别人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
第二部分:第四段 落后怎么办
第五段 加强国力,提高自己的本领
第六段 举例对照
第七段 中国从没怀疑过自己的民族自信力
第3篇:阅读杂谈 阅读答案
阅读杂谈 阅读答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
② 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
第4篇:《阅读杂谈》阅读答案
《阅读杂谈》阅读答案
阅读杂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
②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
第5篇:学习的革命——杂谈程序员的学习力
引言: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写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老的观点是: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身体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商最高的,而是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很久以前,体型庞大的恐龙没有生存下来,咯屁了;当年和人类智商一样高的猿猴,没进化成功,堕落了;只有人类,从与猿猴一样的造型不断的进化至今,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的去学习,学会取火、制作工具、直立行走……演化至今。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改造环境甚至创造环境,成就了人类的今天。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IT行业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做为程序员的我们,能否适应这个环境,甚至成为这个环境的主宰,学习力是我们得以生存和更好的生活的关键。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程序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时代光华曾经有一句口号:“知
第6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