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杨善洲的事迹报告
杨善洲的事迹报告
杨善洲的事迹报告
1.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2010年春天。XX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1988年3月。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XX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一位地委书记。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2.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担任地委领导期间。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家乡养育了于是就向他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XX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承诺。儿时,母亲常带他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退休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还是来了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很多年之后。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2009年4月。正式无偿移交给XX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3.没钱买苗木。
看到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应道。啊?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需要大量的树苗,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怎么办呢,当时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地委书记啊,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觉得没有什么不好。说。
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
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20多年前。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4.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创办林场之初。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来到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看到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大亮山林场采取的国社合作”营运模式。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XX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不久前。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感觉整个XX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更广的范围:这些年。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XX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09年提高到44.8%。
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2009年底,XX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只要活着,只是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第2篇:认真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
认真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
认真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
4月27日,我市林业局组织召开林业系统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动员会议,认真安排学习活动,要求全市林业干部职工要以杨善洲为榜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尽职尽责,为促进宣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和26个乡(镇、街道)的林业站长参加了会议。
杨善洲同志是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代表,生动感人的先进事迹在省内外产生了莫大反响。林业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学习杨善洲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对于林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政治品格、公仆情怀、崇高境界和奉献精神;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为政之道、干事之道和做人之道;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共产党员崇高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要以建设“生态宣威”为目标,以“兴林富民”为重点,搞好“五个结合”,一是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二是要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三是要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四是要与做好老干部工作结合起来;五是要与做好各项林业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要着力抓好八项工作,一是着力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不断增强核桃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在管护机制上有突破,确保核桃种植成活率;三是着力深化林业改革,全民深化配套改革;四是着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完善“三防体系”建设,提升防控重大森林火灾能力水平;五是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六是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七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八是着力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第3篇: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感想
心中的一盏明灯
——记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感想
有这么一个人,工作35年,廉洁奉公,全心为民,是为了恪守自己崇高的信念;
有这么一个人,二十二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回报养育他的家乡——施甸县,是为了兑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
有这么一个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刻刻都在以一个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担任地委书记,还是在退休后的日子。
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同志,他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真心为善,营建绿洲。老书记,一生兢兢业业,服务群众,赢得人民的尊重。孟子说“人生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如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纵观老书记一生,虽然他生活艰辛,家庭贫穷,工作35年所有的积蓄还不足1万元,但是他是快乐的。因为他“仰不愧于天”,经过22
第4篇: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日期: 2011-04-02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 郭蕙 访问量:
4月1日下午,“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以及在京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报告会。北京大学师生员工及教育部直属的23所在京高等院校干部、师生代表共约2000人参加了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主持报告会,并介绍了本次报告会背景与报告团成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今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首场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会后,报告团分别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广东、四川等9个省市作了巡回报告,引起强烈
第5篇:听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听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把物质财富奉献给社会,把精神财富留给后人方是伟大的人。
3月23日晚10时,办公室小马打电话给我,通知次日早7:50坐车到县上听报告。由于早些时候答应去镇扑火分队逐行训练任务,做为森林防火副指挥长,为做到言而有信,我不得不早起,7:00我准时到了训练场,组织队员进行队列训练,历时30分钟,我急忙跑回住所等候小车。
由于距县城远,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早饭的就餐,我们的车子准时出发,9:00抵达县会议中心,签到后,我们就位学习地点。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报告会拉开了帷幕。5个不同层次、与杨善洲同志密切相关的人士用现身体会和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事迹报告大会中没有虚华的口号,只是用真实、平凡的近似琐事所串成的一段尘封的往事描
第6篇:杨善洲
心得体会一
因身处基层,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也仅仅是在电视上略知一二,至后也没看报深究,总觉得他不过是每年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的人物的平常一个,电影《杨善洲》,我看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
第7篇:杨善洲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拉影国门小学 张芝艳
我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感受很深。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
第8篇:杨善洲
杨善洲 编辑本段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人物简介
杨善洲同志像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3月退休。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