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文化论文
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文化论文
一、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旅游圈开发的当前困境
打造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旅游圈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政府缺乏开发意识,当地政府在开展民族体育旅游等方面意识不强,只知道进行本职工作,没有想到借现代生态体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尽管当地五宝田村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也开始有了进行旅游开发的构想,但是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策划,没有引进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评估,考察,开发。没有进行专业的规划和指导。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效应欠佳,现代体育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营销,营销有没有到位,直接关系到该景点经济收入,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经体育旅游新闻的报道与渲染,全国各地近50万游客汇聚帆船比赛地青岛,感受帆船与大海带来的魅力。因此,[1]应该在体育旅游相关新闻媒体和报纸进行大量报道,在一些高速公路上竖立广告牌等。第四,就是创意开发,创新力度不够,就以五宝田村为例,虽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进行规划,也已有4年多,但是缺乏创意,只是将五宝田村明清古村落的作为重点保护单位确立下来,游客来此就只能观看其古村落,其形式单一,枯燥,无趣。
二、湘西瑶族第一生态体育旅游圈开发的路径
(一)政府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
湘西瑶族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是否得以开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应当积极引进体育旅游开发商,进行考察,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先让体育旅游公司进入,大力整合当地资源,给开发商提够尽可能的帮助。政府要积极引导当地瑶族人们对开发旅游的看法,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将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助于他们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明确,发展当地体育文化旅游不能只求经济增速,而忽略对当地瑶族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瑶族族群为本,发展绿色的、可持续的'、可循环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
(二)创意式的规划设计,以点、带、圈为基本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的文件的颁发促进了体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湘西瑶族第一生态体育旅游圈也是借此契机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创意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对湘西瑶族体育文化创意开发,笔者将从以下几大板块进行规划构想:第一,以黄溪口镇为五瑶乡核心区,建立瑶族龙舟赛事基地,将每年瑶族盛大节日赛龙舟为重大突破口,联系县、市、省以及国家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第二,以上蒲溪五宝田村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品牌,大力打造五宝田自然生态观光和民俗、民族、民间体育观光旅游;第三,以瑶族罗子山山脉为核心,在罗子山山顶开展瑶族民族节日“盘王节系列”的现代演艺活动,将“茶山号子”“舞虫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演艺节目当中;第四,以后塘瑶族乡和苏木溪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开展现代农村休闲田园式“购物”,开展瑶乡农产品和体育纪念品销售、在仙人湾沅江带还可以开设激情漂流项目,体验沅江亲密接触;第五,将五瑶乡连接起来,开展户外山地拓展活动,以黄溪口镇为起点--徒步进入上蒲溪--罗子山--苏木溪--后塘--仙人湾--龙头庵(终点)。从中看出,前三点是以点为基础,第四点是以带为发展模式,第五点是以圈为发展模式。
(三)加大体育宣传力度,积极与影视演艺公司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媒体的社会,是一个注重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营销是提高湘西瑶族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当地政府可以借瑶族一年一度的“盘王节”和五月五端午节“赛龙舟”两大赛事为突破点,积极与文化部门、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宣传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助力打造瑶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同时,应该积极与演艺公司进行合作,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一些民族传统舞蹈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过演艺公司的融合、创新,打造为具有代表本民族的特色品牌活动,进行展演,带给游客最精彩的表演。当地文化站等政府职能机构可以通过县、市电视台进行定期播报湘西五瑶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圈旅游栏目,并联系当地旅行社或全国旅行社进行一日游、七日游等团体活动,也可以积极吸引电视剧、影视公司进行拍摄。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由此带动全国游客进行全面观光、旅游。
第2篇:瑶族文化作业
瑶族历史文化课作业
班级:12生物技术姓名: 罗蒙裕
学号:112593010108
瑶族人口与分布对瑶族文化有何影响?
答:
一、人口居住地区的分布使瑶族形成了具有了村寨居住式的特点:瑶族自古就有依陡岭而居的习惯,大部分散居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之中,少部分居住石山或半石山地区,或丘陵、河谷地带。近代除部分瑶族(平地瑶)村落选在丘陵、河谷地带外,绝大部分瑶族仍居住在高山密林中。河池地区的瑶族则大多居住在石山或半石山地区。瑶族分布的区域较为广阔,东起广东南雄,西至云南勐腊,南达广西防城,北至湖南辰溪的山区,都是瑶族人民长期活动的地带。
二、人口居住在高海拔地理位置对其居住房屋建筑具有很的影响:
瑶族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背靠大山建村立寨,一般是几户至几十户聚居成村,与大分散的居住特点相应的就是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大杂居。周围与汉、壮、傣、侗、哈尼、苗族的村落毗邻,也有不少的瑶族与其他民族同村寨居住。瑶族村落的选向依山势而定,只要是靠近水源和耕作区域、易找建筑材料、野兽出没较少的向阳处,便可建寨。瑶族村寨规模小,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户。只有富川、恭城等地的瑶族(平地瑶)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茶山瑶、花篮瑶、坳瑶)村落比较大,住户较为集中,数十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一个村寨。村与村的距离也较远,近者二三里,远者三五十里。
三、瑶族人口的与数量分布使其更加受到世界的关注: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瑶族人口141.9万。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瑶族人口213,4013人。
二者相差72万,从1982---1990,8年增长72万,增长最快。
瑶族人口不多不少,正好适中,是研究的好对象。
我国共有12个瑶族自治县,此外,还在各瑶族小块聚居区建立200多个瑶族(或各族)自治乡。广西:148万,占中国瑶族总人口的62%。湖南:70万,占总人口的26%。云南,18万,占6.8%。广东,15万,占5.7%。贵州3万,占5.3%。即可知: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是瑶族文化的研究中心。瑶族不仅是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更是国际民族。
总的来说:
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对瑶族的正面影响:形成民族多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吸引世界的注意力。负面影响:造成瑶族太分散,无法形成整体性,力量分散,不易形成政治中心。这是瑶族历史上多次起义却无法建立自己政权的重要原因。
第3篇:湘西餐饮文化
湘西餐饮文化.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餐饮业现竞争层次已上升到品牌阶段,越来越多的湘菜品牌在崛起,其营销模式已不单只是促销,要想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必须整合文化底蕴、出品特色、人力资源等元素,再策划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以使之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拥有具备影响力的餐饮管理新理念,拥有严格的管理体系,拥有可以持续管理好专业品牌的团队,这是每一个餐饮企业合作伙伴对餐饮品牌管理公司的期望。
在这种市场强有力的冲击下,湘西部落除了在食物上下功夫外,在自身文化上也更加的注重。
在湘西部落餐馆吃饭,每次你都会看到,他们免费的表演。什么拦门酒,打糍粑,哭嫁。。很多很多的表演。
现在我就对拦门酒说说吧!
从古到今,湘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