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王美岭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写于2016年6月8日
第2篇: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颉⑥邸⒓贰按、采、、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20xx年6月8日
第3篇:陈氏太极拳心得
《陈氏太极拳图说》心得 原创 高启武 绘图 高君炜 《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是一代宗师陈仲甡(1809—1871年)之哲嗣陈鑫(1849—1929年)先生所著。先生之父“平生战功累累,啧啧人口,皆根于精太极拳也。及公卒,吊者数郡毕至,众议易名„英义‟。”(《图说、陈氏家乘》)《图说》是先生宗其家传,辛勤笔耕“自光绪戊申年至民国己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自序》)。先生“夙精拳术,又深学理”,“积数十年之心得”,“发前人所未发”,破历代“珍秘不以示人之传习”(《杜严序》),尽泄天机意欲使后学“由升堂以入室”(《自传》)。故今人得见陈拳理法全貌,先生可谓功德无量矣。陈鑫先生的这本《图说》虽名言拳,然书中道、释、儒、医无不涉猎,这在其它武术书籍中则不多见。尤以太极、《易》理阐释拳理、
第4篇: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篇1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
第5篇:陈氏太极拳协会 题
1.段正淳把刻有‚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的金锁片交给了哪个女儿(A)(A)阿朱(B)阿紫(C)王语嫣(D)钟灵 2.在韦小宝的7位夫人中,他最先与哪位相遇(B)(A)双儿(B)沐剑屏(C)方怡(D)建宁 3.是谁帮助马夫人康敏杀死了她的丈夫(B)(A)全冠清(B)白世镜(C)徐长老(D)段正淳 4.段正淳是段誉的(D)
(A)父亲(B)伯父(C)姑父(D)岳父 5.红花会七当家是谁(B)
(A)赵半山(B)徐天宏(C)卫春华(D)余鱼同 6.红花会十四当家的外号是(C)
(A)武诸葛(B)九命锦豹子(C)金笛秀才(D)雪山飞狐 7.江南七怪老三的外号是什么(B)
(A)飞天蝙蝠(B)马王神(C)妙手书生(D)越女剑
8.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斗转星移’的武功是谁创造的?(C)
(A)慕容博(B
第6篇:陈氏太极拳心得三
分解动作四
身体微向左转,裆劲随身体重心由右走后弧逐渐移到左;右腿逆缠蹬劲,并逐渐逆缠合膝扣裆,中气从右脚跟起,逆缠依次到脚外侧、小趾、四趾、三趾、二趾、大趾,再逆缠向上至脚内侧踝骨处、膝盖内侧,继续逆缠由前裆入会阴,向上归入丹田与百会所领之劲相合;左腿逆缠逐渐踏实左脚,成左弓步。同时细心体会,重心由右逐渐向左移时,顶劲依次领住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裆劲两膝、两踝乃至足底涌泉穴。
右手逆缠划小外弧下按至小腹侧前,掌心向左下,指尖向前,中指尖领住其余四指,中气随右手顺缠由丹田运至五指尖;左手逆缠向前立掌棚出,掌心向右下,高于胸同,中指尖领住劲,同时,中气依次由五指肚起,随左手逆缠入劲归于丹田。
目视左手方向。(图四)
取象
前势我上下并用意欲制敌,其则松开右肩随我捋势,向我挤靠,然我贞坤卦柔顺之德,亦兼
第7篇:优秀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范文(14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善于归纳和总结是写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写作要领和常见错误,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篇一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
第8篇:优秀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通用13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顾。对比分析是总结文章中对不同观点或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的重要方式。阅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篇一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