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哲理散文《清贫与富贵》
哲理散文《清贫与富贵》
哲理散文:清贫与富贵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大概很早就退伍了,所以没有领到太多的长俸和福利,后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虽然贫困,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不染,厕所、地板亮得反光。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以及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念及他家那极尽简朴的陈设,窗明几净,堂堂正正,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占人所说的清贫。
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幼年在台,成年在港,我都曾见过不少这种清贫寒士,或是菜园老农,或是精神抖擞的焊铁工人。他们面目明朗,好像自己正在干一件天下问顶重要的事似的。
上个月我与陈丹青先生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快开始了,门外还站着一大堆人。陈丹青问场地经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者说是为了安全,不能让人人入场。进得会堂,我们发现空间其实多的是,于是陈先生出去交涉,要求放人进来,我则请前排观众一起挪椅子,好腾出位置让其他人有地方站。
正当大家开始动手搬坐椅之际,现场的保安人员突然用手按住站起来的观众,同时大喝:“干什么!统统不许动,回去!回去!”态度相当粗鲁。不论我如何解释,他们亦充耳不闻,场面开始变得有点混乱。然后管理人员闻声而至,看看里头究竟在闹什么。动气的我告诉经理:“你的保安骂人呀!”于是她对着一位保安随手一指:“你!撤!”这时,一位冷静的观众适时指出我的错误:“他并没有骂人。”
没错,那位保安的确没开口骂人,他只不过是气势有点凶、语气有点暴罢了。说他骂人,只是我自己实在看不惯。然而,我又怎么会看不惯呢?这类保安人员的粗野言行我早就碰到过不知多少回了,他们似乎只有两种态度,不是对着贵客恭敬行礼,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声色俱厉,几乎没有任何中间地带。
又有人提醒我,城里这些保安多半是农村来的。我也晓得,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每次遇到问题,他们只能依照上级指示维护“安全”,不敢自己做主变通。因为他们从来不被赋予这种权力,他们的工作就是听话。每次执行任务,他们的方法往往就是高声呵斥越出界限的人群,甚至动手拉扯不守规矩的家伙。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加温和的表达方式。因为或许他们自己平常就是被人这样对待的(我想起了那一声“你!撤!”)。
几天之后,我在一家餐馆吃晚饭,去洗手间的时候路过一间房门半开的包间,里头传来阵阵怒吼。我本能地走慢几步,看见房罩一位喝红了脸的人正在痛骂一个低着头的服务生,他叫道:“我这身衣服你赔得起吗?你老板还得叫我大爷呢!你这XX浑蛋!”我马上就想起那天那一位尽忠职守的保安,不是因为他当时的态度很接近眼前这位“大爷”,而是他的样子很像这个吓得缩起了身子的服务员。
两年前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穷人的.尊严与不羞辱》。他认为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很多弱者根本连饭碗都很难保得住,更不用说要保住自己的尊严了。那么,我们的社会能够维护他们吗?这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时代,城市主流如此,甚至连公权力也是如此。在街道上追打小贩的城管可曾表露过善意?穷人与弱者的尊严,就和他们的财产一样稀缺。
因为《公共人的衰落》而渐为中国读者认识的社会思想家桑内特还有另外一本广受好评的著作-《尊敬>。尽管他谈的主要是西方成熟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我们读来却一点也不陌生,那种尊严丧尽的情况原来大家都有。每一个人都变成孤立的原子,每一段人伦关系都被体制割断,传统的守望相助退化成冷漠相对,只剩下权力高低之间的从属关系还在发挥作用。
然后,无情的市场竞争就进来了,情况只有变得更坏。
有意思的是,尊敬一定是双向的,“以敬待人不能单靠命令就会自动出现,它还是种互相承认。互相承认则需要协商的存在,它涉及个体人格与社会结构的庞杂性”。用大白话讲,这就是面子。当那位“大爷”觉得服务生不给自己面子、因而当众羞辱他的时候,他也许不知道这种粗暴本身就是很丢脸的行为。弱者饱遭欺凌,并不表示欺人的强者就因此得到尊严;恰恰相反,尊严与面子是人际的舞蹈,任何一个剥夺他人尊严的人,都不可能是个体面的君子。
难怪这个社会不只再也看不见清贫,而且连富贵也都几近消亡。富贵者也,既富且贵;今日中国有多少富人身上是带着贵气的呢?所以我愿意为孙立平的观点添上一笔注脚:除了穷人与弱者,现在的富豪和强者其实也不见得很有尊严。
哲理散文:悲欣交集弥留际,世间哪来无情人
也无风雨风无情,有自然即有风雨有晴明。无是临界状态,是瞬时性的中和状态。只要昼夜阴阳不息,晴雨就成为正常。晴是常态,雨也是常态。又晴又雨(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不晴不雨是晴雨的过渡,是非常态。晴晴雨雨,雨雨晴晴的变化是规律,晴雨交替,周而复始也是规律。晴有晴限,雨有雨期。循环往复的轮回是与晴雨之变相对应的规律的另一面。
只是,晴雨表不写在脸上,更不刻在心上。主观的强大,可以淡化客观事物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可以促使人在大悲大喜之际保持心理的稳定。但是人又七情六欲,即使高人老人也有苦乐的感受。完全消退了苦乐感的不是人,是神。即使在弥留之际人们也还是对快乐充满的期待,或者希望后世有为,或是希望自己上了天堂,去了自己该去的地方不受苦,总归是带着对快乐的追求离开人世的。人的一生可能留下的快乐的回忆很少,但那最后一刻还是贪恋着这一定点甜头,而绝不会去怀念痛苦。
既然欢乐如此之少且得之不易,那么,凡是可以忽略的都该忽略。观念给人的束缚太多,人应当邪学会释放解救自己还原自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烦恼自生,想通了烦恼就没有了,快乐就回来了。即如病痛由来之一在于筋脉不通,精神之苦痛在于思虑阻塞不通。随时都有苦陪伴在身边,这是一面;随时都可能有乐伴随着苦,这是另一面。苦乐相随,苦转乐,乐为苦,苦苦乐乐相迁化,时代无穷,无一例外。人生是苦乐观在于人的着眼点。只看到苦,乐也是苦,连吃饭睡觉都是苦。多看到乐,苦中也有乐,苦难也会转变成幸福。《一碗阳春面》解释了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的真理。《米洛斯的维纳斯》充满了创造了幸福感和自豪感甜蜜感。
把欢乐作为追求的目标,为通往目标多找些路径,多发现 沿途对我们有帮助的事物。乐有不用境界。
自得其乐,与人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则何事而不乐,何时而不乐,和人而不乐?
在人生之路上,人大致经历三种境界,小三境大三境之别。
曾有境:(小悲小喜)大喜大悲。勇敢地追求快乐。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度的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控。
常有境:常悲常喜。达观豁达。不忘自得其乐。
无有境:不悲不喜。淡泊宁静。享受平静之乐。变通思想。
第2篇:散文花开富贵
散文花开富贵
一幅刺绣艺术作品【富贵花开】映入我的眼眶,令人爱不释手。雍华富贵的牡丹有百花之王的魅力和美誉“,有诗可证:"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剪裁偏得东方意,淡薄似衿西子妆。赞魅牡丹诗篇无数,,帝王气息浓厚,给牡丹的富贵笼罩了神秘色彩。蒋大伟一首《牡丹之歌》更是唱响大江南北,给春天増添了无穷的魅力。富贵花开点缀着春的温馨浪漫,洋溢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眷恋,唯美中浸透着刺绣艺术那璀璨夺目的光彩,针针点出雍华富贵的神韵,默默无闻的耕耘,让银针畅想在春意盎然的意境之中,美丽让人流连忘返,又让人赏心悦目,带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伴旅,在方格中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舞出多姿多彩的牡丹的生机勃勃的气息,象征人们的希望,想往和神往,镶嵌着七彩的丰富色调,赐予了天地灵气的美妙,仿佛引蜂儿在作品中辛勤耕耘,采着甜蜜,盛满幸福快乐富贵送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整幅富贵花开的刺绣让人感觉色彩艳丽,有诗情画意的墨韵芳香,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如水彩画的`浓艳的生活气息,有工笔画的精细,有山水画的飘逸淡雅,又如油画艺术的凝重鲜艳,诠释了刺绣作品富贵花开的绝妙的艺术魅力,牡丹是国之花魁,富贵花开给我们送来了唯美的工艺美术的美好享受和欣赏。展显着幸福温馨,如意吉祥的炫丽画卷。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高超的刺绣技术令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是艺术的欣赏也是享受,魅力无穷无尽,熠熠生辉的刺绣作品来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美不胜收中写下这篇,期望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港湾精彩纷呈,幸福人家快乐温馨。
第3篇:张富贵过年散文
张富贵过年散文
这个春节,张富贵老两口是在城里过的。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城里过年。
他们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城里生活了许多年,前些年,每逢春节两个家庭都会开着小车回到家乡陪老人过年。那几天他的老屋可算得上是“蓬荜生辉”,门前停着两辆锃亮的轿车,儿孙们身穿着整洁的名牌服装在老屋里进进出出。今年,大儿子张平的儿媳妇刚生了个宝宝,那个出生在大城市里的媳妇以前就因为怕老鼠不愿意在老屋里过宿,今年无论如何都不肯回来,因为她听人说老鼠最喜欢啃婴儿的鼻子。张平没办法做通小一辈的思想工作,就只能跟老爸老妈商量,要他们到城里去过年,张平居住的那座城市虽说叫上海,但距离上海市中心还有好几十公里,那里原来是江苏的一个县城,是上海扩容时被兼并过去的,现在是上海市的一个区。张平没上过多少年学,初中只读了一年就当了农民,后来
第4篇:清贫却不庸碌散文
清贫却不庸碌散文
他能守着这样的清贫苦熬,几十年如一日。还能如人们常向往的那般风轻云淡,日出日落,一如既往,从不懈怠。
尊重如他一样默然的劳动者。
一
骤然寒冷,一夜间退去了秋色。
一直念念不忘寻访秋色,却还是错过了。
生命里有一些东西,若是念着,就不要犹豫或裹足不前,时不我待,免得错过最佳相逢时机。
不能不说现在常走的这条路是寂寞的,看不到任何季节的丰硕,除了几棵槐树在秋寒间依旧保持着绿意,再无任何能捕捉随季节转换的迅息。路上看不到一群群的鸽子飞翔,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每天只有晨曦和尚未退歇的月亮,一东一西相映相望。
冬日的寂寥伴着树枝上的枯叶在阳光的映照下,守望岁月如火如荼如歌如泣。
他,就这样守在凄风苦雨里,平平淡淡,悠悠度日的人。
他的日子是挂在这个路口最耀眼的旗帜,摆摊设点几十年如一日,不迟不早,准点出
第5篇:富贵与文明作文
富贵与文明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贵与文明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来富贵者甚多,然而其中风雅者甚少;古来风雅者亦甚多,然其中富贵者却甚少。所以不免让人感叹。
江淹贫穷之时,巨作源源不绝;然而富贵以后,却只剩下“江郞才尽”的悲哀,可更为可悲的却是他还要弄出个“郭璞索笔”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借口。是不是富贵与文明难以两全?
不,绝不是,晏殊贵为宰相,但仍有首首精彩的浣溪沙;颜真卿位居将军,却仍可写出《祭侄文稿》这样书理俱佳的文章。缘何?缘自他们的骨节。
看过冬天的梅花,才知道什么叫做高洁。看过岭南的云朵,才知道什么叫做飘逸。于是,你会想,想到那梅花,
第6篇:富贵与贫穷演讲稿
富贵与贫穷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富贵与贫穷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富贵与贫穷演讲稿1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一部电影,叫《念书的孩子》。电影里的小主人公——路开,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富有”。
路开是一个九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打工赚钱,只有每年过年才能回家来看他和爷爷。平日里,就只有他和爷爷相依为命,他们过着清贫却充满了关爱的生活。
每天在乡村空灵的薄雾中,路开和爷爷住的小屋的烟囱里总会飘出缕缕清烟。路开在爷爷轻微的咳嗽声中早早醒来了。昏暗的小屋里,星星点点的火光在跳跃着。他能看见爷爷佝偻着背在破旧的灶前生火做饭。锅上滋滋地冒着白烟,阵阵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