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第2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1
教室里传来了“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一阵阵朗读声。没错,这就是《三字经》。而《三字经》的前几句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循循善诱,《三字经》也成了我们喜爱、理解的一部“经书”。开始只是觉得尽是些大道理,直到学完了之后,才更深层地了解了其中的含义。
“彼既老,忧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句话是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苏洵小时候不读书,浪费了许多时光,在长大后才后悔小时候的不努力,只能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荒废时间也不是苏洵个人的悔迟,我也是如此,什么事总是想着明天做,明天学。虽然心里明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道理,但身上的懒虫似乎是了这个真理,在脑子里始终根深蒂固的盘踞着。可是我也知道在这个社会里不努力读书,长大后一定会比现在苦无数倍。要想将来不苦,不如在现在把该学的学完、学好。我想出人头地,不好好刻苦学习是肯定行不通的。“尔小生,宜早思”,不错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撒播种子是永远都得不到果实的。而这里的果实,就是成功。想成功必须读书懂更多知识和道理,而读书必须早读。
好不容易挖掉了那棵“懒树”,接着要干的无非是播撒种子、浇水、施肥,让它能更快更健康的在脑中成长。等待它长成苍天大树后,就能在最终摘得沉甸甸的果实,希望这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三字经读书心得2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最喜欢的是《三字经》,这本书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三字经》共378句,背诵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的内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给我感受最深,东汉人黄香,9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为人子女都应该实行和模仿的。当我们拥有母爱的时候,当我们在母爱的阳光雨露里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的想想,怎样去回报母亲的爱?就像九岁的黄香那样,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穿棉袄时,只要能给父母一件布衣,母亲就会高兴的满面笑容。在人生的每个旅程,都有母亲的陪伴,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回报给我母亲同样的温暖,母爱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总是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了让我们幸福地成长,对于伟大的母爱,我们要给予回报:在吃饭时,父母总是往自己的碗里夹菜、夹肉,然后又和蔼的说:“多吃点,好好学习”。其实只要给他们捶捶背,洗洗脚,或者说声“我爱你”,即使是些微不足道的举动,他们都会热泪盈眶,心灵总会感到十分欣慰。高尔基又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是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爱,它让你肆意的享受,却往往不想让你给予任何回报,因此,我们忽略了母爱的存在。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儿童必备读物。读这本书,你会懂得更多道理: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三字经读书心得3
《三字经》是一本千古名著,在好看的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又深刻的道理,大家快来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吧!
其中第一小结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所讲的道理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影响,行为习惯也就越来越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好的人。
接下来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孟子的母亲知道小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便坚持给孟子选择一个好邻居,前后共搬了三次家。最后他们搬到了学校旁边,孟母看着孟子多么热爱学习,终于放下心来。可孟子也有调皮的时候,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啦!这可把孟母气坏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身边,当着他的面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梭子折断后就不能织布了。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孟子一个道理——学习也是不能中断的,中断后就会一事无成。”多少人都不是输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输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所以,大家必须要懂得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最后,我还要跟大家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里的故事含义更深刻:“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仲永,五岁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大哭起来,吵着要纸要笔。他的父亲很惊奇——小仲永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要它干什么?但还是向邻居借来了纸笔。小仲永拿起笔就写了一首诗,文采和内容都很像样。他的父亲连忙拿给村里的秀才们看,大家都称奇。从此后,就不断有人来请他们父子去做客,有的还拿出一些钱,让仲永当场表演做诗。他父亲很高兴,带着小仲永到处表演,却没有让小仲永看一本书学习新的知识。转眼间,小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这一天,他见到大政治家王安石,又当场写了一首诗。王安石拿起来看来看去,怎么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精彩。又过了几年,仲永的才能完成消失了,变成的跟普通人没有两样。王安石知道后,非常感慨,他心想——有才智的人不好好读书,结果尚切这样可悲,普通人再不好好学习,肯定会一事无成。”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去学习。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道理,好吗?
三字经读书心得4
放假了,我要读一本书。爷爷说:“再读一读《三字经》吧!”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背过《三字经》,但是不懂得什么意思。这一次我要和爷爷一起读,尽量读懂一些。
《三字经》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三字经》全文1320个字,三字一句,通俗、顺口、易记。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它是中国传统蒙学的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字经》里有好多成语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择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些故事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三字经》用360个字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为我们今后学习中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很喜欢《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应该从小认真学习。
《三字经》结尾时说:“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就告诉我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经》是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让我们就和这位朋友密切接触吧!
三字经读书心得5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三字经》真的让我收获颇多,希望大家都可以认真的读一读!
三字经读书心得6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三字经读书心得7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子,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弃,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现在放弃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轻松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书心得8
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就让我朗读《三字经》了。虽然我那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但读起来依依呀呀的倒是别有一番韵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能将其背得滚瓜烂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从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励我背《三字经》的一片苦心。
《三字经》中有很多让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杀猪传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块去赶集,曾子的儿子死活不让自己母亲走,母亲就哄孩子说:“回来给你吃猪肉!好不好!”。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就松开了拉着母亲的手。赶集回来后,曾子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其妻看见了说:“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后孩子长大了哄你、我,怎么办?如何了得!”说完曾子一刀便把猪杀了。曾子是《大学》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对一个小小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让我感悟甚深的是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尽现它的光彩,成为一块稀世美玉。人也一样,不经历磨练,很难成才。所以呢,从小就要刻苦读书,长大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我从这段话中明白了自己做为儿女的要孝顺和敬爱长辈,尽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现在已经开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了:擦席子、擦家具、拖地,晚上睡前给妈妈敲腿,按摩肩膀。让妈妈睡得香香的,我才开心。
《三字经》是古代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值得我们读一读的国学经典。一个人要多读书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就赶快行动吧!
三字经读书心得9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够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从这本书上能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够流传下这样的书而自豪!
三字经读书心得10
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发给我们一本《三字经》。我打开一看,就读了起来。可是不管我怎么读就是不懂里面的意思,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这才明白《三字经》中的意思。从那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读这本书了。因为它告诉我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触。“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读书时,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愚,有不满,则进步”……
书上还有“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这两句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我常用这两句告诫自己:抓紧眼前的光阴,好好的学习。我也常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李白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疑惑地又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学习要勤奋,要持之以恒。经过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学习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让别人去为你努力。学习是需要有耐心的,总有一天你会从这里面脱颖而出。
读了《三字经》后,我更喜欢这本书了,因为我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质。
《三字经》真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第3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
第4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三字经历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间传说融入到一个个字中的。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字,它里面可有一个个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那样,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个女神。一天,她的儿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对她说,只要她的'儿子不吃地狱里的东西,他就还给她,可是,他的儿子
第5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书心得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记载。所以我为了了解历史,也要勤奋起来读三字经了。
《三字经》里的内容很多,但是我喜欢的有这几个。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和黄香的故事。孔融让梨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但是,同学们知道黄香的故事吗?不知道就赶紧听我讲吧!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小他就和父亲相依为命。为了不让父亲太辛苦,黄香把家务事全包了,别的孩子在开心的玩耍时,他就在家劈柴做饭。夏天,父亲睡觉的时候黄香就我父亲扇扇子。到了冬天,他总是先把被窝捂热之后,才让父亲上床睡觉。后来黄香当了官,但他仍然很孝顺父亲。正
第6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所以在业余我选了《三字经》一读,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同时也有所思所想所悟: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读了她,我知道了中国的九州,五谷,六畜,七情,五音,五伦,六艺,三皇五帝等等。我们知道怎样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懂得人生哲理。文中还有许多道德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
《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
第7篇: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书心得
《新三字经》令我爱不释手,能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真是一本好书!那么,三字经读书心得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三字经读书心得1
刚开学不久,老师让我们写《新三字经》读后感,我就央求妈妈给我买了《新三字经》这本书。一开始我并不感兴趣,我漫不经心地翻了一遍,原来,这里讲的是许多做人,学习和生活的道理,还有许多伟人的事迹.比《三字经》更贴切我们的生活,更通俗易懂. 这本书将中华民族传统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文明修养熔于一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就认真地阅读这本书。
“亲养儿,多苦心;报春晖,寸草心.”讲的就是父母养育儿女,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不足以表达父母养育儿女付出的辛劳.使我感
第8篇:读书三字经心得
读书三字经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三字经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三字经心得1
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就让我朗读《三字经》了。虽然我那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但读起来依依呀呀的倒是别有一番韵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能将其背得滚瓜烂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从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励我背《三字经》的一片苦心。
《三字经》中有很多让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杀猪传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块去赶集,曾子的儿子死活不让自己母亲走,母亲就哄孩子说:“回来给你吃猪肉!好不好!”。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就松开了拉着母亲的手。赶集回来后,曾子